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千年渔业路始潭门

  • 猴赛雷
楼主回复
  • 阅读:9357
  • 回复:5
  • 发表于:2016/7/14 15:16:39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图:更路簿与罗盘)

千年渔业  路始潭门

文/曦 腾

从南海更路簿谈开



茫茫大海,海天一线,孤舟远帆,难辨东西。

大海不似陆地,在陆地起点和终点之间,有一条条看得见的路,可以指引方向。海路是看不见的,在没有完备的航海地图和导航设施的年代,在没有机械化轮船的漫长岁月里,潭门的渔民在起点和目标地的物理空间中,智慧地引入时间的概念,创造性地发明独特的“南海更路簿”,借助罗盘指针,驾驭帆船,远航作业。

这一走,走出了惊涛骇浪的渔家传说,走出了南海渔民的不灭英魂,走出了南海捕鱼的千年之路,走出了中国的万里海疆!

何为更路簿

早在唐代,“更”已经成为专名的夜间计时单位,一夜五更,一更一时辰,约现在两小时。这种计时方式也为出海渔民采用,渔民计时往往以焚香的方式。按照约定,一昼夜分为十更,再以焚香数目计算更时。

“路”本指陆地行道。但是,海中的路从来都是以一种虚拟的形态出现,它要与表示时间的“更”联系起来,才具有具象的刻度和清楚的所指。

“更路”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专指渔民出海作业的航海日志,它是渔民祖祖辈辈以生命为代价记录下来的航海线路、航行要领、岛礁分布、气象水流,为渔民代代相传。用口头方式传承下来的,称为“更路传”,用文字方式传承下来的,称为“更路簿”,也称“更路经”。

目前存世的更路簿共13本,另外还有一本老渔民符宏光1935年手绘的《西南沙地理位置图》。这13本更路簿收藏或抄录人中,有9人是琼海市潭门镇人氏,其余3人分别为文昌市东郊镇、铺前镇和清澜镇人。

历史上到底存有多少种更路簿,早已无法考证和统计,潭门下教坡村老渔人卢业发说:“当年渔船上只要有罗盘就行了,更路簿都在船长的脑子里哩。”一语道破,成文不成文的更路簿不知凡多。

再话罗盘

船行海上,除了必备更路簿外,还需要针位指示,这就是罗盘。

航海罗盘为圆形木盒装置,结构简单,中间是指南针,圆周分为二十四等分,用四维、八干、十二支二十四字表示方位。二十四字从子、午开始,把子、壬、亥、乾、戌、辛、酉、庚、申、坤、未、丁和午、丙、巳、巽、辰、乙、卯、甲、寅、艮、丑、癸分成对称两方,将两方相对的字子午、壬丙、巳亥、乾巽、辰戌、乙辛、卯酉、甲庚、寅申、艮坤、丑未、癸丁分成十二组,每组表示相反的方向,于是便构成了二十四方向。罗盘二十四字,将圆周360度分开: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卯为正东、酉为正西;相邻两字间成15度锐角,锐角又五等分,每等分3度。

因此更路簿中的更路即表示时间,又表示航向和里程。经验丰富的“火长”(司针者)将渔船特点、海水流向、流速、风速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帆船便得以扬帆西沙、南沙诸岛。



(图:70年代的潭门渔港)

出海法则



潭门渔民在南海渔捞作业,世代相传。每年十一二月间东北风起,就从潭门港起航,途径西沙群岛,一些船只留在西沙群岛作业,更多的船只在永兴岛等地进行生活补给,再起航到南沙群岛作业,待到次年四五月间西南风起,满载而归。

这种渔捞生产规律,因为使用木帆船,主要靠季风为动力,故渔捞期间受台风影响很大。而渔民们在南海渔捞活动中的生存状态,则反映在他们世代相传的三条基本守则之中。

出海第一法则:联帮出海,父子不同船

清代中晚期,特别是海南的鱼货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输出,且购回日用洋货后,到西沙、南沙作业的渔船越造越大。渔船一改原先的单桅,变为二桅甚至三桅;船载重量也由过去的十数吨增加到二三十吨甚至三四十吨;船甲板置放的舢板增至四只甚至七只。但无论船体的发展到何种程度,渔民们联邦出海的行规没有废止,父子不同船的祖训不敢忘记。

联邦出海的船只一般由四条船结帮出航,每条船上的人员又相互配合,一帮船先航向西沙,然后分散驶向南沙各自作业,约定时日在某岛礁集合。

渔捞生产少有捕鱼,多捕海参、海龟、海人草、牡蛎、马蹄螺和砗磲。渔捞使用舢板。到达目的岛礁,舢板全部下海,每条舢板大约分乘四至五人,由舢板头摇桨并指挥渔民下海捕捞。南海水清,能见度可达10米,如采马蹄螺,船员在舢板头指挥下下海捞取,潜水10米左右,消耗体力极大,并且裸眼捞采,极伤眼睛,如果遇到鲨鱼,还有生命危险。

经过几个月作业,各船鱼货充足,相约集合地后,公推一船,其余各船派代表若干,共乘推举船,并将鱼货搬上该船,该船多出的船员和其余未上推举船的船员分乘余船返回,代表船则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出售产品,所得现款再购买当地洋油、布匹等海岛紧缺日用品返回二次销售盈利。其余各船除承载人员先返回外,也承载教残次的鱼货回岛销售。

联邦出海,大大地提高了出海作业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渔捞作业的利润。父子不同船的祖训则尽可能将现实的海难危害降低,避免一家宗代断传。


(图:老船长 王裕超摄)



出海第二法则:船长拥有绝对权威

渔船的船长分为两种。一种是渔船属于渔栏主所有,船员为渔栏的雇工,船长由全体船员共同选举经验最丰富、威信最高最具权威的船员任船长,全船立誓服从;另一种情形是船长即是渔船的所有者,亲任船长后招商分红。船长掌管全船,又设账目和事务管理员,技术工种分为五类:一为火表(航工、大公),掌管罗盘,负责行船,工资高;二为大缭,也称二手,管理全船渔民的劳动;三是阿班,管中桅(即船的主桅);四是头碇,管前桅和舢板;五是舢板,为一般劳动力,参加水下捕捞和日常劳动,人数最多,工资最低。全船人员一般24至25人。

渔民出海一半年为一期,出海前船长负责筹措足够全员在海上生活半年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中除了船上应有的锚椗之外,还要有遇到大风时“下尾扣”的大缆绳等。生活的必需品是柴、火、水、米以及油盐等。其中柴及水到了西沙时还可以在有些岛上补充若干,而火柴或打火铁、火石等一定要备足,而且遇浪时要防受潮;米要备三四千斤。有经验的船长还备几百斤黄豆,海上长豆芽,以补充植物纤维和维生素,以避免浮肿病和红眼病。一路上钓鱼做菜及汤。船上还备两条肥猪。一头在路上慢慢用;另一头则到了南沙后,选个有淡水的岛放养,这耳上系红绳或剪开叉已作区别春节时,渔船回来休息三天,杀猪过年。

船上最少要备三只罗盘,放在船中部,子午线对准船的中轴线。火表两只,船长一只。

当渔船在南沙遇到黑风暴或回航遇到台风,这时是对船长的全面考验,因为全船生命财产安全全凭他掌控。

还有,当船偶然被冲上礁盘时,为了减轻船的负重,往往要将船上的所有能丢弃的东西包括几只舢板,统统投入大海。诸如此类。这许多偶发性的海上危险,最为考验船长的见识与胆色,船长的判断要正确才能避免危险。

出海第三法则:更路簿要灵活运用

火长运用更路簿,一般不会出差。但更路簿的运用,却不是一般人能简单掌握,它需要把渔船的特点、海水的流速流向、风向风速和所需时间融为一体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遇到横风横流时尤其如此。

如南沙群岛柏礁(海口线)至光星仔礁(东经114度、北纬38度),因为光星仔礁在柏礁正东南方,本应用乾巽,经验老道的火长却往往用壬丙子午线,成南北向,偏角达38度;又如柏礁至南海礁(铜钟),本应用乙辛却变成了乾巽添辰戌,偏差18度。为什么偏差角度这么大都能达到目的地,这恰恰说明了渔民非常熟悉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的生产条件,对更路簿的运用灵活至极。

如果碰上大风浪,罗盘失灵的危机状况,渔船偏离航道,在暗礁遍布的南海可谓生死悬于一线。这种情况在风云莫测的南海经常可遇见,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渔民仍可通过天空的飞鸟和云朵来辨清方向。

一般来说,早晨见到飞鸟,可以判断不远处有可登陆的海岛。因为这些飞鸟是清晨离岛去大海捕食,这个时候,就要朝着鸟飞相反的方向航行,可以慢慢找到登录岛;而到了傍晚,鸟儿们归巢,这是就要跟着海鸟飞翔的方向去寻找海岛。

从云朵来判断岛礁的方向主要是更具云朵的色彩。南沙岛上的珊瑚砂很白,海里的沙也很白,靠近赤道的太阳猛烈且厉害。当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过,海里白沙的颜色能映射到云上,这个时候的云呈现青色,渔民们称这种云为“照云”,见到“照云”,就可知海礁方向和判断距离了。

千年渔路



渔船联邦出海共赴西沙,经过生活补给后再起航到南沙的双子岛(奈椤),即北子岛、南子岛为第一站;之后南航到中业群岛,主要以中业岛(铁峙)为第二站;之后南航到道明群礁,主要以南钥岛为第三站。到了第三站后,船长根据本次出海捕捞海产的类型,分为东头线、南头线和西头线三种路线,分头作业。

东头线航路自西向东,所经岛礁约23个,渔捞产品以马蹄螺为主,砗磲、海参次之,海龟最少。南头线航路从北至南所经岛礁约33个,渔捞产品以海参为主,马蹄螺、砗磲次之,海龟最少。西线头航线从东北至西南所经主要岛礁约9个,渔捞产品以马蹄螺、海参为主、砗磲次之,海龟少。

东头线分东支和东南支两条,其中东支从双子群礁(双屿)出发,至乐斯暗沙(红草线排)至西月岛(红草屿)至马欢岛(罗孔)至鰅藤礁至仙宾礁(鱼鳞)至蓬勃暗沙(东头乙辛);东南支从西月岛(红草屿)出发,至火艾礁至三角礁至美济礁(双门),到达美济礁(双门)后又分两线作业,一线至仁爱礁(断节)至仙宾礁(鱼鳞)至蓬勃暗沙(东头乙辛),另一线至仙娥礁(乌串)至信义礁(双担)至海口礁(脚跋)至舰长礁(石龙)、半月礁(海公)。



(图:1947年南海诸岛礁位置图)



西头线从太平岛(黄山马)出发,至大现礁(劳牛劳)至永暑礁至毕生礁(石盘)至华阳礁(铜铳仔)至东礁(大铜铳)至中礁(弄鼻仔)至西礁(大弄鼻)至南威岛(鸟仔峙)至西头礁(西头乙辛)。

南头线从九章群岛[包括景宏岛(秤钩)、南门礁、西门礁、东门礁、安乐礁、长线礁、主权礁、牛轭礁、染青东礁、染青沙洲(染青峙)、龙虾礁、扁参礁、漳溪礁、屈原礁、琼礁、赤瓜礁(赤瓜线)、鬼喊礁、华礁、吉阳礁]出发,至六门礁至南华礁(恶落门)至无乜礁至司令礁(眼镜)至榆亚暗沙(深匡)至簸箕礁至光星仔礁(光星仔)或光星礁(大光星)至弹丸礁(石公厘)至黄路礁(五百二)至南屏礁(墨瓜线)。



(图:潭门渡口 王裕超摄)

闯海的潭门



潭门的浅海沿着海岸线绵延几公里,距离海岸线5公里的海底,有一片绵延10公里的珊瑚礁群,这片礁群阻挡了大海的巨大风浪,使浅海风平浪静。这里水质肥沃、鱼虾丰美,加之土层薄浅,多海沙堆积,所以潭门自古就是一个天然的渔港。

与中国其他渔港相比,潭门渔港仍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潭门作为渔港,却并不以捕鱼为主;潭门人作为渔民,却并不以捕鱼为生。

在中国,不管山东、浙江、福建,还是广东或海南其他地方,所有渔民都是在船上捕鱼,在水面劳作,只有潭门的渔民是到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

正因为如此,最先到达三沙的渔民,是我们的祖先,而不是南海周边国家。若非潭门渔民执着于这种独特的珊瑚礁下作业的方式,就不会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就不会形成绵延千年的海上渔路。

正因为如此,潭门的渔民才显得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渔民不一样。其他地区的渔民骨子里还是传统农业式的耕作方式,不同的是将土地换作大海,庄稼成了海里的鱼,他们在浅海区域小范围内安全地捕捞,小农式地满足于既得利益。而潭门的渔民骨子里拥有的是冒险精神,探索未知的海域仿佛成为他们天生的使命。一言以蔽之,其他渔民秉持的是一种耕海文化,唯有潭门的渔民,闪耀着的是一种闯海精神。潭门渔港,从来不是潭门人耕海归来的终点,从来就是潭门人闯海出发的起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潭门,就没有三沙,就没有中国的万里海疆!


(图:是等待渔船归来还是是目送渔船离开)



世世代代的潭门人靠着一本更路簿几个罗盘催动二三十吨帆船,以点香计时,撒灰测速而勇闯南海的历史在1954年宣告打破,这一年,潭门出现了第一艘现代机船,此后随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现在潭门的渔船都普遍使用上了劳兰C卫星导航仪、定位仪,每艘渔船配备了船用长途对讲机,远在南沙捕鱼的渔民可以通过它直接和家人对话——更路簿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请记住:潭门人闯荡海洋比任何地方的渔民行程都更遥远,从潭门出发往返南沙黄页岛的一趟行程,路遥二千六百公里,即使以现在先进的机船昼夜航行,最快也需八十个小时;潭门渔民所闯荡的海域是令世界航海家为之色变的太平洋凶险地域;历史上潭门渔民的渔船及装备各种性能比可能是最差的。在这个意义上,更路簿并未淡去历史,它始终在潭门渔民的血液中激荡,始终在潭门渔民的灵魂里吟唱。潭门渔民用大写的人生,描绘了一部中国渔民与自然与大海搏斗的宏伟壮丽的史诗!

二十一世纪,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不仅仅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主权,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主权。中国的强国之梦,注定离不开海洋强国的支撑;不灭的民族精魂里,潭门人的闯海精神注定要熊熊燃烧!



(图:习主席登上潭门渔船)

本文参考:周伟民:《更路簿: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





(图:更路簿与罗盘)

千年渔业  路始潭门

文/曦 腾

从南海更路簿谈开



茫茫大海,海天一线,孤舟远帆,难辨东西。

大海不似陆地,在陆地起点和终点之间,有一条条看得见的路,可以指引方向。海路是看不见的,在没有完备的航海地图和导航设施的年代,在没有机械化轮船的漫长岁月里,潭门的渔民在起点和目标地的物理空间中,智慧地引入时间的概念,创造性地发明独特的“南海更路簿”,借助罗盘指针,驾驭帆船,远航作业。

这一走,走出了惊涛骇浪的渔家传说,走出了南海渔民的不灭英魂,走出了南海捕鱼的千年之路,走出了中国的万里海疆!

何为更路簿

早在唐代,“更”已经成为专名的夜间计时单位,一夜五更,一更一时辰,约现在两小时。这种计时方式也为出海渔民采用,渔民计时往往以焚香的方式。按照约定,一昼夜分为十更,再以焚香数目计算更时。

“路”本指陆地行道。但是,海中的路从来都是以一种虚拟的形态出现,它要与表示时间的“更”联系起来,才具有具象的刻度和清楚的所指。

“更路”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专指渔民出海作业的航海日志,它是渔民祖祖辈辈以生命为代价记录下来的航海线路、航行要领、岛礁分布、气象水流,为渔民代代相传。用口头方式传承下来的,称为“更路传”,用文字方式传承下来的,称为“更路簿”,也称“更路经”。

目前存世的更路簿共13本,另外还有一本老渔民符宏光1935年手绘的《西南沙地理位置图》。这13本更路簿收藏或抄录人中,有9人是琼海市潭门镇人氏,其余3人分别为文昌市东郊镇、铺前镇和清澜镇人。

历史上到底存有多少种更路簿,早已无法考证和统计,潭门下教坡村老渔人卢业发说:“当年渔船上只要有罗盘就行了,更路簿都在船长的脑子里哩。”一语道破,成文不成文的更路簿不知凡多。

再话罗盘

船行海上,除了必备更路簿外,还需要针位指示,这就是罗盘。

航海罗盘为圆形木盒装置,结构简单,中间是指南针,圆周分为二十四等分,用四维、八干、十二支二十四字表示方位。二十四字从子、午开始,把子、壬、亥、乾、戌、辛、酉、庚、申、坤、未、丁和午、丙、巳、巽、辰、乙、卯、甲、寅、艮、丑、癸分成对称两方,将两方相对的字子午、壬丙、巳亥、乾巽、辰戌、乙辛、卯酉、甲庚、寅申、艮坤、丑未、癸丁分成十二组,每组表示相反的方向,于是便构成了二十四方向。罗盘二十四字,将圆周360度分开: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卯为正东、酉为正西;相邻两字间成15度锐角,锐角又五等分,每等分3度。

因此更路簿中的更路即表示时间,又表示航向和里程。经验丰富的“火长”(司针者)将渔船特点、海水流向、流速、风速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帆船便得以扬帆西沙、南沙诸岛。



(图:70年代的潭门渔港)

出海法则



潭门渔民在南海渔捞作业,世代相传。每年十一二月间东北风起,就从潭门港起航,途径西沙群岛,一些船只留在西沙群岛作业,更多的船只在永兴岛等地进行生活补给,再起航到南沙群岛作业,待到次年四五月间西南风起,满载而归。

这种渔捞生产规律,因为使用木帆船,主要靠季风为动力,故渔捞期间受台风影响很大。而渔民们在南海渔捞活动中的生存状态,则反映在他们世代相传的三条基本守则之中。

出海第一法则:联帮出海,父子不同船

清代中晚期,特别是海南的鱼货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输出,且购回日用洋货后,到西沙、南沙作业的渔船越造越大。渔船一改原先的单桅,变为二桅甚至三桅;船载重量也由过去的十数吨增加到二三十吨甚至三四十吨;船甲板置放的舢板增至四只甚至七只。但无论船体的发展到何种程度,渔民们联邦出海的行规没有废止,父子不同船的祖训不敢忘记。

联邦出海的船只一般由四条船结帮出航,每条船上的人员又相互配合,一帮船先航向西沙,然后分散驶向南沙各自作业,约定时日在某岛礁集合。

渔捞生产少有捕鱼,多捕海参、海龟、海人草、牡蛎、马蹄螺和砗磲。渔捞使用舢板。到达目的岛礁,舢板全部下海,每条舢板大约分乘四至五人,由舢板头摇桨并指挥渔民下海捕捞。南海水清,能见度可达10米,如采马蹄螺,船员在舢板头指挥下下海捞取,潜水10米左右,消耗体力极大,并且裸眼捞采,极伤眼睛,如果遇到鲨鱼,还有生命危险。

经过几个月作业,各船鱼货充足,相约集合地后,公推一船,其余各船派代表若干,共乘推举船,并将鱼货搬上该船,该船多出的船员和其余未上推举船的船员分乘余船返回,代表船则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出售产品,所得现款再购买当地洋油、布匹等海岛紧缺日用品返回二次销售盈利。其余各船除承载人员先返回外,也承载教残次的鱼货回岛销售。

联邦出海,大大地提高了出海作业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渔捞作业的利润。父子不同船的祖训则尽可能将现实的海难危害降低,避免一家宗代断传。


(图:老船长 王裕超摄)



出海第二法则:船长拥有绝对权威

渔船的船长分为两种。一种是渔船属于渔栏主所有,船员为渔栏的雇工,船长由全体船员共同选举经验最丰富、威信最高最具权威的船员任船长,全船立誓服从;另一种情形是船长即是渔船的所有者,亲任船长后招商分红。船长掌管全船,又设账目和事务管理员,技术工种分为五类:一为火表(航工、大公),掌管罗盘,负责行船,工资高;二为大缭,也称二手,管理全船渔民的劳动;三是阿班,管中桅(即船的主桅);四是头碇,管前桅和舢板;五是舢板,为一般劳动力,参加水下捕捞和日常劳动,人数最多,工资最低。全船人员一般24至25人。

渔民出海一半年为一期,出海前船长负责筹措足够全员在海上生活半年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中除了船上应有的锚椗之外,还要有遇到大风时“下尾扣”的大缆绳等。生活的必需品是柴、火、水、米以及油盐等。其中柴及水到了西沙时还可以在有些岛上补充若干,而火柴或打火铁、火石等一定要备足,而且遇浪时要防受潮;米要备三四千斤。有经验的船长还备几百斤黄豆,海上长豆芽,以补充植物纤维和维生素,以避免浮肿病和红眼病。一路上钓鱼做菜及汤。船上还备两条肥猪。一头在路上慢慢用;另一头则到了南沙后,选个有淡水的岛放养,这耳上系红绳或剪开叉已作区别春节时,渔船回来休息三天,杀猪过年。

船上最少要备三只罗盘,放在船中部,子午线对准船的中轴线。火表两只,船长一只。

当渔船在南沙遇到黑风暴或回航遇到台风,这时是对船长的全面考验,因为全船生命财产安全全凭他掌控。

还有,当船偶然被冲上礁盘时,为了减轻船的负重,往往要将船上的所有能丢弃的东西包括几只舢板,统统投入大海。诸如此类。这许多偶发性的海上危险,最为考验船长的见识与胆色,船长的判断要正确才能避免危险。

出海第三法则:更路簿要灵活运用

火长运用更路簿,一般不会出差。但更路簿的运用,却不是一般人能简单掌握,它需要把渔船的特点、海水的流速流向、风向风速和所需时间融为一体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遇到横风横流时尤其如此。

如南沙群岛柏礁(海口线)至光星仔礁(东经114度、北纬38度),因为光星仔礁在柏礁正东南方,本应用乾巽,经验老道的火长却往往用壬丙子午线,成南北向,偏角达38度;又如柏礁至南海礁(铜钟),本应用乙辛却变成了乾巽添辰戌,偏差18度。为什么偏差角度这么大都能达到目的地,这恰恰说明了渔民非常熟悉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的生产条件,对更路簿的运用灵活至极。

如果碰上大风浪,罗盘失灵的危机状况,渔船偏离航道,在暗礁遍布的南海可谓生死悬于一线。这种情况在风云莫测的南海经常可遇见,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渔民仍可通过天空的飞鸟和云朵来辨清方向。

一般来说,早晨见到飞鸟,可以判断不远处有可登陆的海岛。因为这些飞鸟是清晨离岛去大海捕食,这个时候,就要朝着鸟飞相反的方向航行,可以慢慢找到登录岛;而到了傍晚,鸟儿们归巢,这是就要跟着海鸟飞翔的方向去寻找海岛。

从云朵来判断岛礁的方向主要是更具云朵的色彩。南沙岛上的珊瑚砂很白,海里的沙也很白,靠近赤道的太阳猛烈且厉害。当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过,海里白沙的颜色能映射到云上,这个时候的云呈现青色,渔民们称这种云为“照云”,见到“照云”,就可知海礁方向和判断距离了。

千年渔路



渔船联邦出海共赴西沙,经过生活补给后再起航到南沙的双子岛(奈椤),即北子岛、南子岛为第一站;之后南航到中业群岛,主要以中业岛(铁峙)为第二站;之后南航到道明群礁,主要以南钥岛为第三站。到了第三站后,船长根据本次出海捕捞海产的类型,分为东头线、南头线和西头线三种路线,分头作业。

东头线航路自西向东,所经岛礁约23个,渔捞产品以马蹄螺为主,砗磲、海参次之,海龟最少。南头线航路从北至南所经岛礁约33个,渔捞产品以海参为主,马蹄螺、砗磲次之,海龟最少。西线头航线从东北至西南所经主要岛礁约9个,渔捞产品以马蹄螺、海参为主、砗磲次之,海龟少。

东头线分东支和东南支两条,其中东支从双子群礁(双屿)出发,至乐斯暗沙(红草线排)至西月岛(红草屿)至马欢岛(罗孔)至鰅藤礁至仙宾礁(鱼鳞)至蓬勃暗沙(东头乙辛);东南支从西月岛(红草屿)出发,至火艾礁至三角礁至美济礁(双门),到达美济礁(双门)后又分两线作业,一线至仁爱礁(断节)至仙宾礁(鱼鳞)至蓬勃暗沙(东头乙辛),另一线至仙娥礁(乌串)至信义礁(双担)至海口礁(脚跋)至舰长礁(石龙)、半月礁(海公)。



(图:1947年南海诸岛礁位置图)



西头线从太平岛(黄山马)出发,至大现礁(劳牛劳)至永暑礁至毕生礁(石盘)至华阳礁(铜铳仔)至东礁(大铜铳)至中礁(弄鼻仔)至西礁(大弄鼻)至南威岛(鸟仔峙)至西头礁(西头乙辛)。

南头线从九章群岛[包括景宏岛(秤钩)、南门礁、西门礁、东门礁、安乐礁、长线礁、主权礁、牛轭礁、染青东礁、染青沙洲(染青峙)、龙虾礁、扁参礁、漳溪礁、屈原礁、琼礁、赤瓜礁(赤瓜线)、鬼喊礁、华礁、吉阳礁]出发,至六门礁至南华礁(恶落门)至无乜礁至司令礁(眼镜)至榆亚暗沙(深匡)至簸箕礁至光星仔礁(光星仔)或光星礁(大光星)至弹丸礁(石公厘)至黄路礁(五百二)至南屏礁(墨瓜线)。



(图:潭门渡口 王裕超摄)

闯海的潭门



潭门的浅海沿着海岸线绵延几公里,距离海岸线5公里的海底,有一片绵延10公里的珊瑚礁群,这片礁群阻挡了大海的巨大风浪,使浅海风平浪静。这里水质肥沃、鱼虾丰美,加之土层薄浅,多海沙堆积,所以潭门自古就是一个天然的渔港。

与中国其他渔港相比,潭门渔港仍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潭门作为渔港,却并不以捕鱼为主;潭门人作为渔民,却并不以捕鱼为生。

在中国,不管山东、浙江、福建,还是广东或海南其他地方,所有渔民都是在船上捕鱼,在水面劳作,只有潭门的渔民是到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

正因为如此,最先到达三沙的渔民,是我们的祖先,而不是南海周边国家。若非潭门渔民执着于这种独特的珊瑚礁下作业的方式,就不会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就不会形成绵延千年的海上渔路。

正因为如此,潭门的渔民才显得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渔民不一样。其他地区的渔民骨子里还是传统农业式的耕作方式,不同的是将土地换作大海,庄稼成了海里的鱼,他们在浅海区域小范围内安全地捕捞,小农式地满足于既得利益。而潭门的渔民骨子里拥有的是冒险精神,探索未知的海域仿佛成为他们天生的使命。一言以蔽之,其他渔民秉持的是一种耕海文化,唯有潭门的渔民,闪耀着的是一种闯海精神。潭门渔港,从来不是潭门人耕海归来的终点,从来就是潭门人闯海出发的起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潭门,就没有三沙,就没有中国的万里海疆!


(图:是等待渔船归来还是是目送渔船离开)



世世代代的潭门人靠着一本更路簿几个罗盘催动二三十吨帆船,以点香计时,撒灰测速而勇闯南海的历史在1954年宣告打破,这一年,潭门出现了第一艘现代机船,此后随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现在潭门的渔船都普遍使用上了劳兰C卫星导航仪、定位仪,每艘渔船配备了船用长途对讲机,远在南沙捕鱼的渔民可以通过它直接和家人对话——更路簿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请记住:潭门人闯荡海洋比任何地方的渔民行程都更遥远,从潭门出发往返南沙黄页岛的一趟行程,路遥二千六百公里,即使以现在先进的机船昼夜航行,最快也需八十个小时;潭门渔民所闯荡的海域是令世界航海家为之色变的太平洋凶险地域;历史上潭门渔民的渔船及装备各种性能比可能是最差的。在这个意义上,更路簿并未淡去历史,它始终在潭门渔民的血液中激荡,始终在潭门渔民的灵魂里吟唱。潭门渔民用大写的人生,描绘了一部中国渔民与自然与大海搏斗的宏伟壮丽的史诗!

二十一世纪,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不仅仅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主权,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主权。中国的强国之梦,注定离不开海洋强国的支撑;不灭的民族精魂里,潭门人的闯海精神注定要熊熊燃烧!



(图:习主席登上潭门渔船)

本文参考:周伟民:《更路簿: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铁证》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荷本无霜
  • 发表于:2016/7/15 14:52:08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曦腾写的,总算见着了。写得很好,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遣词用字也很到位,后面一段我竟然看得热泪盈眶起来。。精之~~就是发文的时候重复了,要修改吗?
  
  • 荷本无霜
  • 发表于:2016/7/15 17:38:51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刚发一下子就两千多点击率了
  
  • 云山野竹
  • 发表于:2016/7/19 1:49:20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很用心,尤其对闯海更路的沿途,介绍得细致而详实。潭门渔民是全中国最勇敢的渔民,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没有世世代代潭门人的勇敢,就没有我们今天辽阔的南中国海的万里海疆。一本更路薄,不仅是潭门人勇敢而智慧闯海精神的写照,也是南海四沙群岛海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祖宗海的铁证,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抺煞不掉,抢夺不走的。
来自手机版
(0)
(0)
设置签名,彰显个性~解读人生
  
  • 云山野竹
  • 发表于:2016/7/19 1:49:28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很用心,尤其对闯海更路的沿途,介绍得细致而详实。潭门渔民是全中国最勇敢的渔民,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没有世世代代潭门人的勇敢,就没有我们今天辽阔的南中国海的万里海疆。一本更路薄,不仅是潭门人勇敢而智慧闯海精神的写照,也是南海四沙群岛海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祖宗海的铁证,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抺煞不掉,抢夺不走的。
来自手机版
(0)
(0)
设置签名,彰显个性~解读人生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