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游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随笔

  • 思路
楼主回复
  • 阅读:2411
  • 回复:1
  • 发表于:2016/12/16 20:11:4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天,阳光明媚,我来到了早已慕名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园设在海南琼海市郊的官塘村,清清万泉河就从村边淌过。走进园内,高大的椰子树随处可见,展览厅前的两行松柏苍翠挺拔,宽阔的草坪绿如碧毯。花丛中的喇叭音响传来了电影主题曲《红色娘子军连歌》。我一边漫步观赏着园内的景色,一边静静地聆听激昂而催人奋进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奴隶得翻身......。”

     那年代,梁信作词、黄准作曲的这首电影主题曲,红遍大江南北,人人传唱。 

     其时,我正在上小学,学唱这首歌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上音乐课,张老师说,“同学们,大家看过电影《红色娘子军》,今天我们学唱电影主题曲《红色娘子军连歌》。这是一首非常好听,又很有教育意义的革命歌曲,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唱,都要会唱哟。”张老师,女高音,是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的科班,唱歌很好听。她讲完,示唱了一遍,然后教我们唱。教室里的脚踏风琴很老旧了,除了音键发出的音阶声,还伴随着脚踏板啪啪的撞击声,仿佛加入了敲击节奏的踏板。同学们很听话,学得很认真。张老师是一个教学严谨的人,先教曲谱,再教歌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把关,直到所有的同学都基本会唱为止。几天以后,校园最流行的歌曲就是《红色娘子军连歌》了,而且一直保持到了放暑假。

    后来,我还看过由《红色娘子军》电影剧本改编的歌剧、芭蕾舞剧、京剧,但总觉得还是电影更真实、更有感染力,特别是那首主题曲,怎么听都不觉得烦,都觉得给力。一首电影歌曲,为何有这么深的影响,有那么大的魅力。时光飞逝,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答案。

    走进园内纪念馆大楼,门厅群雕《豆蔻年华》,充分展示了娘子军连战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楼内分三层,用实物、图片、文字和影视片,展示着娘子军连那些真实而感人的历史故事。如连队历任领导名单、照片,战士们使用过的火药枪、大刀、斗笠、棉被,南霸天的水牢、刑房,红色娘子军电影放映厅,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照,以及红色娘子军为题材的各种文艺作品等等。

       红色娘子军,是电影剧本中的名称,它的原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1931年5月1日,女子军特务连创建于海南乐会县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即如今的琼海万泉河畔一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当时,100多位农村穷苦妇女,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了刀枪,参加了革命。 她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宣传发动群众,并配合主力部队,在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立下了战功。当时的海南,敌强我弱,娘子军遭到国民党正规军残酷围剿。在马鞍岭战斗中,二班的8名姐妹留下断后,弹尽粮绝,全部牺牲。不久,海南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女子军特务连被迫解散。

    女子军连成员饱受地主恶霸欺压,受尽封建残余的欺凌,没有社会地位,甚至没有人身自由。她们忍无可忍,参加红军,跟着共产党,扛枪为人民,砸碎封建枷锁,寻求妇女解放。女子军连史虽然短暂,她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则是永存的。

    正由于女子军连这种可贵“初心”,让军队作家梁信倍受感染,从而产生创作念头,最后完成创作,让这个故事成为艺术精品,也让这片“初心”转化为无穷力量,感染人、教化人,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红色娘子军是个传奇故事,把这个故事转化为多种艺术作品,还得感谢当年几位演艺界名家的不懈努力。为了知晓那段历史,我从网上作了摘录。

    第一位是梁信,《红色娘子军》电影剧本主创者。梁信是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创作员,1958年夏天,他出差到海南,在翻阅《琼崖纵队战史》时发现了女子军特务连的记载,深受感染,采访健在的娘子军战士后,一鼓作气写出了剧本,原名《琼岛英雄花》。在影片定名时,征求意见后,改名为《红色娘子军》。

    梁信自述中提到,剧中主角吴琼花,是由三个方面的素材人物演变而成。

    一是1947年在东北曾和自己一起工作过的几位女同志,她们以前分别是童养媳、丫头、孤儿院孤儿,同有奴隶遭遇,性格都很倔强。特别是那个“丫头”,不顾女儿家的羞涩,扯开衣服露出伤疤,讲述多次逃跑,被地主用刑打伤的经历。

    二是海南已故女革命家刘秋菊。刘秋菊是海南早期党的领导干部之一,相传,她能飞檐走壁,双枪百步穿眼,是当时的传奇人物。

    三是女子军连的一位烈士。她从小失去父亲,母亲是盲人,十岁卖给大土豪陈家作童养媳,受尽欺凌,逃跑被抓回活埋,恰遇地主姨太分娩,地主怕她死后投胎报仇,又从坑里把她扒了出来。后来,她终于逃出虎口,参加了红军,始终想到地主家去报仇。

    梁信在剧本中,把三个吴琼花合成一个主角,按照“对敌斗争——自我斗争”两条线索,精心设计“女奴——女战士——共产主义先锋战士”成长过程,故事曲折而不离奇,人物塑造生动、更有个性特色。在梁信笔下,《红色娘子军》人物塑造雏形诞生了,其后,该剧成为了影坛轰动一时的传世佳作。

    第二位是谢晋,时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梁信是军队创作员,按照规定,把电影剧本先送八一厂。八一厂原有意拍摄,但发生了变故,没有接拍。时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的戴碧湘认为不能埋没了这个好剧本,于是将剧本分别寄各家制片厂。

   天马厂文学部编辑沈寂看了稿子,马上向谢晋推荐。当夜,谢晋一口气看完剧本,第二天一大早,迫不及待地敲开厂长陈鲤庭的家门,请求让他来导这个本子。天马厂领导很快决定,投拍这部片子,并将它列为重点片,各方面给予保障。摄制筹备工作随即全面展开。谢晋为演员的选择与确定四处奔波,煞费苦心。首先,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生中选祝希娟饰演琼花,然后,从八一厂请来王心刚、从北影厂请来陈强分别饰演洪常青、南霸天。

    摄制组成立后,谢晋带领主创人员前往海南,深入生活,选择外景。他还专门请来曾任娘子军连连长的冯增敏,带领演员们重返当年苏区,一边讲述苦难遭遇和战斗历程,一边下地参加劳动、在红色操场训练。谢导要求所有饰演娘子军的女演员每天必穿军装、草鞋,扎绑腿,迎着朝霞出操,烈日之下行军,睡觉枪不离手等等。
  1959年12月影片正式开机,1960年影片完成。谢晋团队三进海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红色娘子军》电影,1962年荣获首届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19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红色娘子军》获众多殊荣,正如谢晋所说,“所谓艺术质量,它像万里长城一样,是一块砖、一块砖砌起来的。”

      第三位是黄准,《红色娘子军连歌》作曲者。黄准是我国著名影视女作曲家,1926年生于浙江黄岩,12岁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来到延安,先后就读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音乐系;1947年进东影厂,为解放区的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作曲;1949年先后在北影厂、上影厂作曲。几十年来,创作歌曲二百余首。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曾写过这样一篇报道:“一首《红色娘子军连歌》唱遍全中国。但谁知,这是当年作曲家黄准,夸海口夸来的作品。新近出版的黄准自传《旋律——我人生的路》,披露了这一秘密......”

    黄准读完剧本,深为剧情感动,激起了创作愿望。当谢晋问她有没有兴趣为它作曲时,她爽快地承应。摄制组讨论音乐构思,关于娘子军连歌,有人主张不必创作新的,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代替。黄准不同意,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好,但没有本剧特点,也没有海南特色,一定要有一支娘子军自己的连歌。为此,33岁的她向众人夸海口,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下来、为群众喜爱的新革命歌曲。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黄准三进海南,收集了很多海南民歌,并仔细分析其特点,拜访了健在的娘子军战士。经过反复思索、推敲,这段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色的旋律,出现在她的脑海之中,终于形成了《红色娘子军连歌》。随着影片的播放,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为几代人所喜欢。

       第四位是吴祖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要作曲者。 吴祖强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先后在南京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光明日报》编辑部音乐组长、中央乐团创作组组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电影《红色娘子军》放映以后,其他的剧种也相继跟进,其中,移植、创新做得最好的应该是芭蕾舞剧。音乐是芭蕾舞的灵魂。为了写好《红色娘子军》芭蕾舞曲,吴祖强与几位同行日以继夜,不停创作,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遗憾的是,此时,吴祖强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其作品被他人肆意篡改,至今不能完全呈现当年的作品。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这部芭蕾舞剧除了在国内演出了4000余场,还到许多国家出访演出。阿尔巴尼亚国家芭蕾舞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排演了《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远远超过了作为一部舞剧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娘子军的文物保存不多,因此,在纪念园里用了很多影视片、芭蕾舞剧的人物和场景来还原那段历史。这是我国众多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最有地域特色,最有艺术品位的展示形式。特别是纪念园大门外吴琼花的独舞造型,让人感觉到为之一振。这就是一种精神,红色娘子军战士跟着共产党,砸碎旧锁链,翻身求解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许,这就是纪念园建园的“初心”吧,要让红色娘子军革命精神世代永存。

      游纪念园,我也深受感染,于是冲动之下,草成了这篇随笔。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荷本无霜
  • 发表于:2016/12/19 8:37:56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详实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