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木子:四十年前的那场高考

  • 天涯我在
楼主回复
  • 阅读:5262
  • 回复:5
  • 发表于:2017/12/12 13:52:59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是一张高考准考证:准考证四周已是有些破损,证纸的两面也已发黄,并有折皱裂痕,证的正面左上方印着一行字“1977年广东省高等、中专学校招生”,证面左下方,除了印有“准考证″“考场”“分考场”“”姓名“”等字样外,还贴着考生的一寸相片。证正面的右边则印着考试时间表,证的背面印着“考生须知”的几项内容。


这张不怎样的极普通的准考证,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四十年前当时中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变化、中国教育战线上的巨变;有许多高考生因此而发生命运的大改变……

那一场高考,令人难忘!

四十年前的今天一一1977年12月11日我正是持着这张准考证,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走进了一九七七年全国冬季招生的琼海塔洋考场……

这是我人生唯一的一次参加高考。
终生难忘那次高考……

它是那么的特别,与众不同!

特别的考试时间:中国大中专院校一般在秋季招生,而这次是冬季。时间的仓促可见。

特别的招生方式: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大中专院校已停止考试招生,读大学的都靠从基层推荐,层层批准,这些去读书的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学员”。
这次招生是恢复文革前的考试招生方式,择优录取,但考虑考生荒废学业多年,难于应考,教育部便决定开卷考试。

特别的考生:那年的考生很特别,年龄相差很大,有的已工作多年,有的刚毕业,甚至有的已成家;有的一家几兄弟姐妹都来应考;考生来自各行各业;全国有570万人参加这次高考;那年的录取率极低,仅有27万人被各大中专院校录取,只占高考人数的百分之五;被录取的考生中,老三届知青占很大的比例。

被录取的考生的特别待遇: 已工作的考生是带薪读书的,并且学校还有些生活补贴。

回想那一年,当以考试招生消息一传开,全国都沸腾了,无数青年奔走相告,为了应考,大家到处找课本借资料请老师复习。从宣布招生考试到考试时间仅一个多月!大家都匆忙应试,用一个月看完几年的课程!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速度!再说又缺课本资料,有些科目连看都来不及了。那年,因文科课本缺,且历史地理在中学阶段没学过,我便报了理科,其实,那是我的弱项,复习中竟发现自己好多知识中学时没学过,如几何,而好多学过的也忘得差不多了,俗话说“三年忘进士“,何况我已毕业工作五年了!那就等于重新学习初、高中几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的课程。一想到这些,我几乎要脱水晕过去了……那时又要复习又要工作,没办法了,只能跟时间赛跑了,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亲爱的母亲,连家务活都不让我做了。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苦复习了一个月,语文政治看都不看就匆忙应试了。

我记得考试的那一天早晨,我和几个同伴早早起床,骑自行车到离农场六公里远的塔洋公社中学去考试。

应考的人很多,每间教室坐得滿满的,且年纪偏大,大家的脸上既紧张又兴奋。虽是开卷考试,但同桌之间禁止交流、禁止互看课本资料……
第一天第一场是考数学,感觉许多人都考砸了,我更是如此。因是开卷考试,语文政治等稍好考些,其实考语文也无书可循。记得语文作文我选《大治之年气象新》而做……

四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多少往事已忘却,可那一年的高考,那一幕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我的人生轨迹也在那年发生了变化……

戏剧性的变化是:我以报考理科进去,却以读中文专业毕业出来!

非常感慨、怀念四十年前的那一场高考!

作者:木子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姚俊宇
  • 发表于:2017/12/12 14:39:51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要能把当年的考试作文写上更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