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严朝政丨清明时节忆父亲

  • 吟风弄月
楼主回复
  • 阅读:5092
  • 回复:2
  • 发表于:2018/4/1 11:48:4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清明时节忆父亲

严朝政




我的父亲严昌禄,字祥民,1928年出生在琼海县阳江镇一个小山村。2013年7月,他在老家,安静地,也带着一丝丝的挂念离开了我们。父亲的一生平淡得不能再平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勤劳、俭朴、敬亲、爱幼的一幕一幕,却活灵活现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

十多岁就是编织斗笠的好把手  

他自小就很吃苦耐劳

我的父亲是长子,他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我的祖父母是守着三分地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自小就很吃苦耐劳,他说:“做工作不会死人,怕工作却会死人,青年人累一累没关系,睡一觉,力气很快就回来了。”这就是告诉子孙们,劳动是人的本份,勤劳才能致富。农村里的脏活累活他样样都能干,尤其是“技术”活。他心灵手巧 ,能编织竹制斗笠(无论是平顶、尖顶),在乡村方圆几十里是数一数二的好把手。小时候,父亲他就懂得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他学习非常用功,二十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广东旧制温泉初级中学。学校距离老家约35公里远。在学校的几年里,他都是赤脚徒步往返于家乡的山间小路上。在当时,学校里没有饭堂,每个学生只能自己煮饭做菜。父亲每个星期回家一趟,摘下椰子,弄好一大包椰子丝炒细盐,就算解决了在校期间吃菜的问题。他每次回到家里后,还要到十多公里外的会山乡的深山老林中砍竹子、扒山藤、找坡葵叶,然后一个人摸黑打火地扛着回到家时已是夜深人静。之后仍在煤油灯下通宵达旦地编织粪箕、米筛、斗笠等,待到赶集时就挑到阳江墟上去卖钱,解决了学杂费开支及补贴家用。现在家乡的老人谈起他编织的斗笠,都竖起拇指赞不绝口,他编织的斗笠精致、美观、耐用,拿到墟镇上总是能卖到最好的价钱。父亲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只能吃四分之一的鸡蛋

他教导我们要礼让不要贪心

父亲初中毕业后,自1952年起,他参加过土改工作队,去过万宁、澄迈等县参加过社教运动工作队,后来在县(市)的财贸,工交战线当个小会计,直至退休。父亲与母亲是1953年缔结的婚姻。母亲当时是嘉积公社缝纫社的裁缝工。婚后,他俩的小家就安置在嘉积五德街的一间出租屋里。第二年,我出生了,来到了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之后,我的妹妹和两个弟弟也相继降临人间。四个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热热闹闹,当时祖父一直与我们共同生活,一家共有7口人。经济上的拮据,也把父母亲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我的记忆中,直到1972年我参加工作前,尽管是过年过节时,我从未吃过一顿饱饭。父亲更是饥一顿饿一顿地过来的。下饭的菜主要是酱油豆豉,有时候是炒细盐吃稀粥。我现在还常常跟弟弟谈起,那时候最开心最奢侈的事是我们家四个孩子吃鸡蛋的故事。父亲把一个鸡蛋煮好,劈成四份,吃饭时嘱咐我们:“每个人只能拿自己的那一份啰。”孩子们都很自觉,不多吃不多占。记得有一次,妹妹发现她那一份少了“蛋黄”,哭闹了起来,这时,我们也慌了神,互相之间都在指责是对方吃了妹妹的蛋黄。最后,还是让父亲发现“蛋黄”是被粘在刀面上,为此大家都哈哈大笑。现在我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及时洗了劈蛋的那把刀,那关于“蛋黄”的争吵,将永远成了我们家的“无头冤案”。

吃鸡蛋这件事虽小,但它对我整个人生有很大的影响。那时,我就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要本份,不要贪心,不要去抢属于别人的东西;如果你争抢了别人的东西,那你心里一辈子都会不安宁。从此,我长大后,在工作中总是常常提醒自己:泾渭分明,淡泊名利,谦让他人,快乐自己!

父亲每次在吃饭时,他都是看着孩子们先吃,而他却在一旁默默地抽着薄薄的纸卷“喇叭烟”。他还总是说:“你们吃吧,大人不吃不会饿,小人不吃长不大。”由于父亲长期忍饥耐饿,最终他病倒了,患上严重的胃病。1969年,他被送到海口医院作了胃切除手术,切去了三分之二。我懂事后,这件事时常都会勾起我阵阵的锥心之痛,当然,也让我对父亲油然起敬。父亲啊,您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永远是健壮而高大的。

理发剪是“掉牙”的

他俭朴节约、舍不得花一分钱

父亲为了节俭,他自学了很多手艺。他经常说:“百业只怕一懒,人只要不懒,再穷也没什么可怕。如果你懒了,就是家有百种产业也会吃光。”60年代,嘉积是没有几间房子出租的。父母亲因为看到孩子们住在潮湿矮小的出租房里老是生病,于是l967年,他们便向姑姑们借钱在嘉株园村买了一块土地。当时,母亲的想法是即使在地上搭个草棚居住,空气好一些,孩子还会少生病一点。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很“前卫”的。自从那以后,父亲就成了一个只懂干活不懂休息的“铁人”了。我们家的砖瓦小房子就是他自己来打地基,砌砖墙,上门窗,安桁桷的;孩子们结婚用的铁床、茶几桌椅都是他本人“制造”的。他学着补鞋、理发、修理自行车,还自己买来医书自学成才,给孩子们看中医、采草药,真是无所不能,事事节约。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在一个沥沥不停的雨天,父亲忽然给我们每人拿出一双“水鞋”,我们都高兴地乱蹦乱跳。但我仔细地看了看,不明白为什么每双鞋都有几个用橡皮胶补的痕迹。后来才知道,这是父亲到建筑公司仓库便宜买来工人穿过的破“水鞋”,然后,用胶水补好的。尽管如此,我穿着这双水鞋上学,也有“富有”感和“神气”感,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温暖。父亲看着孩子们不嫌弃他的“水鞋”,心里也乐开了花。他还眉开眼笑地说:“鞋你们穿在自己的脚上,是破了点,但同学们还会认为是新鞋自己穿破了的呢,让自己的脚暖和更重要。”穿着父亲的“水鞋”,我们不光是脚上感到十分暖和,更感受到父亲这颗善良的爱子之心在燃烧着。

我们全家的理发问题,父亲也全包。至于父亲的理发,我至今还是“谈发色变”。他自备了一套理发工具,有理发推剪、小剪刀、剃头刀、梳子,还有肥料袋制成的披布。父亲再忙,每个月也会亲自为我们理一次头发。可我每次理发的时候,都如临大敌,都会大吵大闹,有强烈的反抗行为。父亲的理发手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有功无艺”的,简直不是在理头发而是在拔头发。因为他那把理发推剪是“掉牙”不全的,头发没有理断而是半剪半拔。每推一下,我就会嗷叫一声。就是再冷的天气也会让我淋漓大汗,每次理完发后我已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我骨子里还有些“反抗”精神,一直来都向父亲反映“理发剪”的问题,但不知道是舍不得换还是他对那把理发剪情有独钟,这把理发剪一直伴随着我整个童年、青少年。至今,我每次在店里理发时,都会想起父亲这把理发剪,它带给我的“痛”,也送来了父亲的爱,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美好的追忆里。

“你不要老婆,我还要妹妹呢”

他爱着所有的人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人,他心地善良、敬亲爱幼。他生活再难再苦,都要跟母亲商量着为祖父、祖母添加新的衣裳过年,都要为弟妹们购买些棉被、蚊帐、香皂等类的生活用品。父亲的爱心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过年过节他是一定要回老祖家跟父母过的。我的老家居住条件很差,房子又很少,他的弟弟(我的叔叔)却以自己名义在本该是属于长子的厨房里面建了火灶和水池,但他一直让着弟弟,二话没说。在他看来,弟弟也养育着四个孩子,很辛苦的,他十分同情和理解弟弟。他相信,以后到需要的时候,弟弟是会处理好这件事的。为此,父亲便在老家房屋小路边的地上搭起了一个茅草房,如果回老家,他就睡在里面,煮饭也在里面。这样,这间茅草房一直陪着父亲近三十年。1992年祖母病了,她生活不能自理,这时,父亲把祖母带到身边。为了解决祖母的“方便”问题,父亲独具匠心特制了一个“便桶”,木桶上面加固了一块木制的口字架,每天由他端进端出,冲洗干净。邻居们看到这个“便桶”后都幽默地说,这是天下最美的便桶。

父亲对亲人的爱总是深深地藏在心灵深处,即便是他吼出来的话也是震撼人心。记得70年代的一次,他的妹妹(妚梅,我的二姑妈)得了急病住院了,他忙前忙后,安顿好以后,却因为那时候通讯的落后,过了两天才联系上我的姑父。父亲碰上姑父,没有问清原由就大声吼道:“妚梅都病成这样了,你到哪里去了?联系不上你,你不要老婆,我还要妹妹呢!”父亲这一吼,吓坏了姑父,也吓坏了所有在场的人。但在场的人,尤其是姑妈的心里既是震惊又感到十分地温暖。父亲这一吼令人肃然起敬,也催人泪下,更吼出了我们互助互爱的好家风。

“我有个孙子是医生”

他心里装着子孙们的苦与乐

有人曾说过:有些人,天生就是为了让别人怀念的。我的父亲就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人。子孙们的甜与辣、苦与乐都装满在他的心中。前些年,我的妹妹在元亨街买了一间楼房,父亲也由此舒心怡神起来。那段时间,他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往元亨街路段走一回。到他女儿的家门前绕一圈,看一看,瞧一瞧,美美地享受着女儿给他带来的快乐,当然也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父亲在想,他和母亲这一辈子太穷太难了,没有给女儿多少幸福,亏欠了女儿的太多了。她小时候营养不良,体弱多病。3岁时才会说话,5岁时才会学走路,到了出嫁时,也没有能力办喜酒,就是嫁妆也只一个木箱、两张藤椅。现在眼前这栋楼房的主人就是自己的那个穷女儿,怎么能不让做父亲的感到欣慰、感到满足呢?他每次路过都在默默地祝福女儿全家幸福平安!后来,我妹妹的儿子每次回家,我父亲的脸上一整天都会挂着美美的笑容。他都会告诉家里的人说:“磊哥,晶哥今天回来过。”

老人们都这么说:隔代相亲。这句话在我父亲的身上我是感同身受的。我的儿子阿雄出生后,我父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全部的爱都倾注于这个孙子了。他忙着“制造”木头长短枪支,木头的“汽车”和“轿椅”等一大堆玩具。尽管他不懂也要争着亲自管理孙子的吃饭、穿衣,弄得家里人经常跟他发生“战争”。阿雄小时候,我在基层法庭工作,妻子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阿雄在嘉积也只能由我父母亲照顾了。父亲对孙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要吃热的他决不会给凉的。明明煮好了粥,孙子不吃,闹着要吃“豆腐”,父亲就每天都买“豆腐”给他吃,弄得孙子老拉肚子和营养不良。为了确保孙子“保暖”,无论春夏秋冬都给阿雄穿上两条毛线衣,弄得阿雄每天都衣裳汗渍湿湿的。父亲为了表示祖孙冷暖一致,他也穿着与孙子同样厚的衣服,还强调说:“我俩的体质是一样的虚弱易流汗。”至今,阿雄小学时代的同学林之兴回想起这件事就风趣地说:“在学校大热天穿毛线衣是阿雄的专利咧。”孙子上初中后,对穿衣的问题有“反抗”情绪了,父亲他自己也顺应着一年四季的温度穿衣服,身体不再是虚弱易流汗了。我在想,父亲在孙子穿衣的问题上是爱得过火点,但这正是祖孙之间一种爱的传递吧!

阿雄自小上学后都是由父亲护送,直至阿雄上初中、高中,父亲都坚持尾随“监护”。2004年,阿雄到大陆上了大学之后,父亲还在日历上清清楚楚地记着,阿雄什么时候要去学校了,什么时候该回来了。每次都要步履蹒跚地走到车站送一送,接一接。记得2007年的寒假,到了阿雄该从学校回到家的那一天,天空下着大雨,父亲起得很早,穿上整齐的衣服,打着雨伞就出去了。到了晚上八点多,父亲才迈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衣服也被雨水淋湿了。我问父亲:“您到哪里去,中午饭也不吃呢。”他不急着回答我,只是笑咪咪地问孙子,是什么时间的车回到家的,孙子回答后,他再慢条斯理地答道:“我到车站怎么没有看到阿雄回来的车呢?”父亲回答的话虽然轻如云彩,但我听了之后却有一种钻心地刺痛感。因为我们只告诉他,阿雄要回来的时间,忘记告诉他不是坐公共汽车,而是舅舅开车到海口去接。所以阿雄都回到家了,父亲一直还在车站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呢!就在这瞬间,我看着父亲的身影,他不像是一位80岁的老人,却像是我们这个家庭依托的一座大山。2009年,阿雄毕业后已经在医院工作了。孙子在医院工作,父亲很欣慰,自从那天开始,孙子工作的地方总会出现父亲的身影。他就是从窗口看孙子一下,回到家后就会跟我母亲讲着很多有关孙子当医生的事情。于2012年,阿雄结婚了,然后有了儿子取名阿棣。阿棣是我父亲的曾孙。曾公孙俩的感情也很笃深、情深意长。阿棣每天都要我们带他到我父亲床前,他俩相互问候。那时候,我父亲已患有脑萎缩无能言语,并且盆骨损伤病卧在床。阿棣说上“吱吱呀呀”几句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话,父亲抓着阿棣的手微笑着,泪水闪闪地看个不停。他俩正享受着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天伦之乐!

我的老父亲啊,您辛苦了,您是我们最疼爱的人,我想,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形容您的一生最合适不过了。我们要大声地说:“父亲,我爱您!”

父亲与母亲相濡以沫互相携扶着整整走过了60年。真是不养儿子不知父母艰辛。他们养育了我们,已经付出了全部的爱。我一直告诫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也不会再年轻。”我们也要在父母亲有生之年付出我们对他们的孝敬之爱。父亲在老年的时候,子孙们都为他过生日,在病榻前,我们和母亲不离不弃地细心伺候他,每次我到他的床前,他都童真趣味地笑着,笑得很灿烂。83岁生日时,子孙们为他设簿酒祝贺,那天父亲显得神采奕奕,脚下生风,那时候的他虽然已患有“脑萎缩”了,无法说话,是欲言无声的状态,但从他那双充满了慈爱、温柔的眼睛里,我看得出,他在感谢母亲,感谢子孙们,感谢亲家方孙月英和姚振奋夫妇、许世臣夫妇以及前来为他祝愿生日快乐的乡亲好友们!感谢法院的陈宏友、陈星文等同志前来祝愿他生日快乐!

乡亲们为父亲“大行大送”

我们全家人感谢大家

父亲跌伤卧床到离开人世有两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父亲的兄弟姐妹、堂弟堂婶、村里的严昌兴夫妇、马振伟夫妇,家乡的村民代表、邻居街坊的好心人都前来看望,还有法院的何泮院长指派龙林新副院长上门慰问。

父亲走了。父亲出殡的那一天,法院的冯卿、文少娟、龙林新三位副院长带领着同事们到场表示吊唁;何泮院长、何书权、刘远保等领导、同事、朋友们通过电话等方式表示悼念。全村的父老乡亲,以“大行大送”的形式,把父亲送上山头,祝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在这里,我的母亲携手我们全家人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随心
  • 发表于:2018/4/1 13:16:42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谢
追逐梦想
  
  • 四野
  • 发表于:2018/4/3 18:37:36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情深意切。
单只龟眼看世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