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朱德松|石壁婚俗谈趣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7443
  • 回复:1
  • 发表于:2018/10/10 8:50:2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者:朱德松

    石壁地处万泉河的中、上游半山区地带,历史上曾经是定安县治境下离县治中心较为边远的一处乡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行政划治中,石壁的位置为东接琼东、西连琼中,因其地理区域之特殊性以及居民成因之复杂性,故而乡土习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本文仅试以婚嫁迎娶方面为视点,介绍石壁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习俗。

 

    有一首传唱在石壁地区,历史悠久,妇嬬皆知的歌谣,概略而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嫁男娶方面的情况,歌谣唱道:

    “妚尾妹,尾长长。十七八,送槟榔。坐红轿,打大锣。坐圈椅,作新娘。出客厅,拜公婆。鞠躬先,走后堂。嫁去人室做老婆。”

    这是一组多么生动的写生素描画呵!通过这首古老的歌谣,不,这首歌谣勾勒出来的写生素描画,一组形象鲜活的图像,在我们的眼前浮现:

    姑娘已经长大了,“十七八”,青春妙龄。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个“妚尾妹”,身材楚楚,面貌俊美,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小妹,不仅父母疼尾仔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分外疼惜,就连婚后的兄哥、大嫂,包括已出门的姐姐,对她都十分喜欢。“尾长长”,不仅是秀发披肩、身姿婀娜的形象写照,而且也是平日因宠生娇的心理脾性的刻划。

    某家相中了这个如花似玉,稍微有点小姐脾气的姑娘,于是花了大钱,请了媒人前来上门讲亲,无非就是那些能说会道的三姑六婆辈。终于谈妥了结亲的条件,于是,男方送来定亲的槟榔以及其它彩礼,还请专业的择日先生选定了嫁娶送迎的黄道吉日。成婚这天,新郎领着一大队迎亲的队伍,抬着红轿,奏着八音,欢天喜地前来迎亲。“送槟榔”原来如此。

    新娘辞过娘家宗庙,拜别神主,在喜娘伴扶中坐上红轿。媒人一边向围观的人群散撒提篮里的点心糖果,一边吆喝着轿夫们快快起轿。于是,八音队里掌大锣的那位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头,“咣咣咣”一阵锣响,为迎亲队伍鸣锣开道。八音一齐起奏,迎亲队伍回走,一路上热热闹闹,把新娘抬进郎家。这就是“坐红轿,打大锣”了。

    新娘被迎进夫家,她坐在圈椅上,等大堂里把一切行礼祭祖的准备工作都完全做妥当之后,才被伴娘搀扶着走进大堂去拜堂成亲。“坐圈椅,作新娘。出客厅,拜公婆。”首先是在婚礼执事司仪的指挥下,面对祭祀祖先的供案,与新郎一起在供案前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对父母行三鞠躬礼,最后,才是夫妻对拜,喝交杯的酒或茶。礼毕,新娘被伴娘轻扶着,跟在新郎的后边,经后堂走进新婚的洞房。“鞠躬先,走后堂”。从此刻起,她便成了这个家庭的正式成员,“嫁去人室做老婆”,完成了从黄花闺女到有夫之妇的转化。

    歌谣概略而又形象地为我们介绍了讲亲、定亲、成亲这三阶段的大致过程。事实上,在整个婚俗过程中,实际情况比歌谣所描绘的要细致而繁琐得多。

二 

    旧时石壁及其周边附近地区,在处理和对待儿女婚姻一事的问题上,并不一定要等到“十七八”才“送槟榔”。更多的家庭,往往采用“定命”的方式,早早就为儿女定了亲家。

    “定命”,俗称“红纸压命”或“红纸合命”,这既为一种婚姻制度,同时也属一种婚姻习俗,定的是“娃娃亲”。

    所谓娃娃亲,指的是男孩或者女孩在出生后不久,或尚未成年而还处于幼稚童蒙的年龄阶段,双方的父母就已经托媒说合,由先生开命择日,送槟榔,吃闺粿,为他们定下了终身。这种由父母做主,媒妁撮合,在童年便定了婚姻契约的结亲,叫做娃娃亲。

    意欲结亲的两家,相互之间在结亲前必须要有个大致的了解,不然不敢贸然应允这门婚事,订亲前会把许多因素考虑进去。有趣的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成为这场儿女婚姻中的主角,成为儿女婚姻的比照点,于是便出现了“嫁子看父兄,娶亲看母娘”的审视观。男方家的父兄“伶精”,有头有脸,孩子日后长大,不会差到哪里去;女方家的母娘有容,脚勤手捷,女儿日后成人,自然走样不会远。退一步讲,即使日后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那也只能怪家门风水与命头不好,责任不能由他们来负。相互比照中有一通“猪父狗母,鸡头鸭姆”的妙论,听了令人哭笑不得。

    女方比拟男方,用“猪父鸡头”的标杆做衡量:猪父(公猪)高大,猪仔靓样;鸡头热旺,鸡蛋有种。男方比拟女方用“狗母鸭姆”的标准做判断:狗母稳善,狗仔会守宅看家;鸭姆恋窝,孵出鸭仔才齐头。这番比拟,虽然说出了道理,但比方打得实在有点不伦不类。

    从门第高低,姓族大小,人丁稠薄,疾病遗传,田园家产等,一路比下来,能比的,都比过了,觉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关——至为紧要的一关,这就是年生关。

    结亲双方的年龄允许有一定差异,但是绝不能相冲相害,这既为前提也为紧要。八字可以不真,年生不能有假。“差六不结亲,鸡狗断头婚,牛羊不般配,虎蛇会相侵”,等等,颇为顾忌。冲必死别,害定生离。老祖宗传下,算命的也这样说。没有人去推究它的真与假。再糊涂,也不会把生死当儿戏。你男的可以不要命,女的还不愿守寡哩!在这方面,任何一方都没法潇洒起来。

    当然,大多数人家对这些玄而又玄的命理并不十分熟悉,就要去找“专家”。专家便是那些专门卜卦、算命的人。旧时,擅长为人相宅开日择作的方术之士,不仅要懂得风水,而且对命理学也要有一番造诣,才能够混到饭吃。算命的可以不懂风水,做风水的则一定要懂得算命。算命是做先生的基础课。不懂五行生克旺相休囚死?开得出什么好日子来?

    在定亲前,常有些女方的父母,经过算命先生的嘴,知道了自家女儿的“命头”过硬,恐怕日后不好找婆家,于是听从算命先生的建议,将女儿出生的时间,除年生外,其它的或月,或日,或时,做了改动,改成一个过得去的八字。当媒人上门讲亲时,将经过改动的“八字”报过去。今时盛行的所谓“择日剖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是早已有过的“改八字”的变相翻版。有些不害臊的所谓命理学者,在那里摇唇鼓舌著书立说,拾起几片旧铜锡渣当做发明创造,大言不惭而得意洋洋。洋洋洒洒数万言下来说得天花乱坠,看一看早就有过的“改八字”,那份趾高气扬的得意劲立时就换成了傻眼。

    由于有“改八字”这种情况存在,所以在石壁本地,流行有“男命不假,女命不真”的俗话。从这一点看,做假的行为,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我们的祖宗的祖宗,早已经为我们开了先河。

三 

    旧时的定亲婚姻,媒人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无媒不起娶”。直到今天,这句俗话还被用来作为表达事物前因后果关系的借代语,将“事出有因”一词演绎得更加通俗生动。

    无媒起娶,在过去,被认为是一桩违制婚姻,至少是一桩不体面的婚姻。男女双方都会被人们所歧视,为当时的世俗所难容。

    旧时,善于作婚姻中介的媒人是完全用不着兼职的。凭着她舌绽莲花口若悬河的口才,诱官上马诱娘入轿的本事,完全可以维持生计。媒人的本事主要在嘴上,口功一定要好上加好,连哄带捧指天说地把死蛇说生把生蛇说死,诱鸟下地赶鸭上架钓鱼上岸撵猪下水,媒人的嘴就有这般厉害。所以,直到如今,当人们或夸赞或贬低那些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人时,不时会冒出一句:“那枚嘴都骄(指赛过)过媒人婆。”即使是出于真心的夸赞,被赞者也会觉得有点不自然,感觉到话里多少带有几分揶揄讽刺的咸味。

    有心结成亲家的两家人,在媒人的一番撮合下终于达成了“共识”。于是事情便从比亲讲亲发展到了订亲、定亲的第二阶段。首先是订亲,订亲以女方父母将自己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交由媒人转交给男方为标志,俗话称为“出命”。

    男方接到女方交来的这张出命红纸后,将其放到自家的米缸里,或压到祖先的香炉脚底,经十二天时间。如果家中没有鸡飞狗跳,口舌纷扰,伤脚破手,蛇鸟入家等不祥之兆时,才认为这个女孩不会给这个家庭带来灾难或不幸,这才可以与自己的男孩合命。出命十二天里的顾忌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总之,大到水火灾劫,小到碗破盆摔,都在忌讳之列。一旦犯忌,便认为命头不合,宣布放弃订亲。

    十二日里平静无事,甚至有一些值得欢喜的事情出现,那就认为这对人可以合命了。合命是请专事算命兼择日的先生,将这对人的生辰八字开列在一张红纸上,照例要写上“合配双齐”四字,末了,不忘附上一句诸如“百年好合”、“鸾俦凤舞”之类的祝福语。合命书一式两份,分由男女双方家庭执掌。

    “看日”先生同时还要根据主家的要求,为他们择定正式定亲的日子。到了这一天,男方差人挑着彩礼,持着礼单和合命书,由媒人带路,到女方家里去定亲。

    定亲的彩礼既有钱财也有物品,具体多少并不定数,完全由双方事前商定。但有两件东西是少不得的:一件是槟榔,寓含有花开籽结,硕果累累,子孙繁昌之意。槟榔在海南话中有依附男郎的含义。一件是闺粿,一种用糯米磨粉后,经过调制并蒸熟,再捏作而成的又圆又大的粿,里面包裹有又香又甜的馅。细腻、嫩白、滑而又薄的粿皮,把内馅包裹得严严实实,预示闺中淑女,应不漏不泄,深藏不露,冰清玉洁,内蜜外圆,具有规戒、约束、期翼之成分。

    红纸合命,送槟榔,食闺粿,算是完成了一桩婚姻定单。从此以后,一对素不相识的善男信女,他们此生的命运,便被这张红纸联在了一起。

    红纸合命是一张看不见的网,网里的男女再怎样挣扎,也挣脱不掉命运的束缚。红纸合命是一股看不见的绳,被捆绑在一起的男女,无论生老病死,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注定要一起下地狱或一块升天堂。至于这对命里注定未来要在一起,同衾共枕,生儿育女的伴侣,对方究竟长的什么模样?互相之间均一无所知。这个谜,要一直等到洞房花烛之夜才被解开。当然,也有个别人不在此例。有些聪明而又大胆的男女,在婚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刺探和搜集对方的“情报”,暗自分析,看看自己“值班室”的那位,是否令自己恰心中意。

    红纸合命的婚姻陋习,曾衍生出一种奇特的“替面”现象和“饲鸡对”现象。前者是指结亲或成亲之后,其中一方因死亡而活者另婚,续婚者便为“替面”。后者是指女方在未成年时,父母双亡而亲人又无能力照顾抚养,因此被接到定亲的男方家庭去抚养,待年龄稍大再行圆房。“鸡对”是方言土语,指的便是童养媳。

    红纸合命是一种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既为制度也属习俗,俗称“盲婚”,在解放后已被明令废除。 

四 

    旧时婚俗中有两项习俗,由于时代之流变,到现在已比较少见或不复存在了。一项是哭嫁,另一项是洞房拆猜。

    哭嫁,顾名思义就知道是出嫁时的哭。姑娘出嫁时要哭,什么时候哭?上轿前哭。怎样哭?不是做做样子的假哭,而是有声有调的号哭。哭得悲悲切切,哭得天暗地昏,好一顿痛哭流涕。为什么要哭?挂父母、挂兄弟,跨出外家门,便成人室妻。老辈人说:姑娘出嫁要哭,把肚里的苦水全都倒出来,倒完倒尽,到夫家后才能有好日子过。话是这么说,可信度有多少?只有天知道!

    哭嫁现象现在还多多少少存在,只是限于做做样子,眼眶红红就算完事,没有见到号啕痛哭的。过去出嫁不哭被人讥议,现在出嫁号哭被人取笑。时代不同,观念改变,行为方式也跟随着改变。

    另一项是早已不复,今天再也无法见到了的。这一项就是洞房拆猜。

    洞房拆猜其实就是在新婚之夜,一对新人在洞房里,通过拆谜语、猜答案来考对方的思维能力,也就是一种智力考试。看来,我们的祖先虽然专制但似乎并不是不聪明,不但发明了红纸合命这一招,而且还记得要补上洞房考才这堂课,真绝!只可惜,这堂课补得是不是有点迟?有点“米已成饭,熟与不熟都得吃”的蛮横味道?


    石壁及其周边附近地区流行的婚喜习俗中,有一种称为“喊女婿”的习俗,是其他地方比较少见的。喊女婿的习俗在石壁周边附近地区,不仅被完整保持着,而且依然十分盛行。

    女儿出嫁时,父母除了备有一份给女儿陪嫁的妆礼外,还格外准备了一份给女婿的礼物。有这种情况发生时,称为“喊女婿”。

    喊女婿一般安排在婚礼举行的前一夜。届时,新郎官要带上一二名傧相,到外家——女方家里去“出面采花”,表示接受这份见面礼。时间不长,盏茶功夫,顶多几十分钟即可。出面采花时新娘回避,由女方家庭父兄及其他亲友接待。

    特备的这份喊女婿礼物,由三大件组成:一为用鸡和猪臀肉、猪内脏弄熟后制作,装扮成形象分别为龙、凤、鹿、龟、兔五种动物的五供;一为姜太公钓鱼扮状的米面制品和十大碗翻顶的糯米八宝饭;再就是一套包括盘、碗、匙、筷、勺的食具。礼品虽不丰厚,寓意颇为深刻,内中含义耐人寻味。

    女婿出面采花时,这份礼品要按规定让女婿过眼。次日,派专人随嫁妆一起送到新郎家,再次摆出来让来宾观览,摆放有讲究,要注意位置不能错乱。

    “喊女婿”是一种殊荣,是女方家庭对这门亲事以及女婿半子地位的肯定。享受这份待遇的女婿,在日后的日子里,逢上外家父母归世,女婿一定要上门奔丧,出殡送行。

    石壁及其周边附近地区的婚姻习俗,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好些细节未予提及,如女上门,新娘开面,上门讲亲,女婿上门,迎亲相遇换手帕,送日礼聘,安床设帐,洞房布灯挂秤架,喜童坐床,新娘回路,煮看娘粺等等,不一而足。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年代流变,观念革新,许多与时代观念相悖的东西早已不复,即使保留下来的,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渐变,自由之恋代替了媒妁之言,自主自愿取代了父母之命,现代化的先进交通工具,不仅将人抬的红轿淘汰,也将以步代轿的迎亲模式同样抛弃。录象机将八音迎奏挤到了天边云外;欢歌代替了痛哭。婚姻的喜庆性质,不再被粉饰、篡改和假冒,因为它注入的不仅仅只有甜蜜的情爱,同时也注入了平等和尊严。 (原载于《琼海通讯》2017年2月17日)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简单生活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