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前言|麦兴镁诗歌集《故乡月色》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5965
  • 回复:0
  • 发表于:2019/4/15 17:51:5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多年来,自己都疏疏落落地写过和发表过一些诗词等作品,但从未想过要结集出书的事儿。可是,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一位未曾相识的读者忽然写来一信:“兴镁友,你好!阅文友诗6首,本人十分喜欢,也很感兴趣!今去信联系文友历年诗词大作是否已结集出版。盼回示,以使学习交流。”过后不久,手机上又收到一则另一位文友的短讯:“你发表的诗《春雨》,很美,拟转发于我的网上……”这些信息使我感到,自己的作品有读者喜欢,结集出版与这些诗文友交流切磋并非不好,于是便下决心出版这本集子。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自由体诗从朦胧走向了玄虚,读诗像读天书一样不知所云,因此,人们开始惦念祖先的旧体诗,中华诗词出现复苏态势。我也跟着探讨写作中华诗词。古典的律诗和绝句,它的格律很严,它的平仄、对仗、押韵被称作是铁的规则,写这种诗被称作是“戴着僚铸跳舞”。它的平仄又是最严密的,平仄音调对于我们海南人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为我们这代海南人,讲海南方言惯了,即使讲普通话,发音也不十分准确,对平仄声调的掌握很令人头疼。有些人为了平仄声调,要翻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费心费神费时间,弄得诗句的字词合得了平仄,却失去了字词的精当贴切,写出来的句子表达不切真意,整首诗的意境便显平淡。这种情况曾让我彷徨过,但我从王力教授的诗论中得到启迪。王力教授说:“古人把律诗中不合平仄的句子称为拗句。”“全诗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叫作拗体。杜甫、苏轼等诗人都写过拗体律诗。”(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第51页和52页)王力教授又说:“诗人可以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完全不拘平仄,叫作‘拗体’。”(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第185页)王力教授对古风诗是这样定性的:“古风又称古体诗,古风的主要特点是:(1)不但可见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第190页)王力教授还有这样的诗论:“‘古绝’是不拘平仄的。在律诗未产生以前,只有‘古绝’。律诗产生以后,仍旧有人写‘古绝’,虽然或多或少地受律句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些地方不拘平仄,就只能算是‘古绝’,不能算是‘律绝’。”(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的第207页)

  王力教授的诗论使我们认识到,中华诗词中有些诗体是不拘平仄的,中华诗词中有多种体裁形式的诗体存在,我们写作中华诗词的路就很宽广,我们可以避短就长,选择适合我们能力的诗体来写。我就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致力写作中华诗词的。这个集子中的旧体形式诗词,都是王力教授所讲的古风式的律诗和七言古绝,或称新式古体诗词。我写这种诗词,很注重押韵,按毛主席倡导的押大体相同的韵,有些也讲究对仗,可是不拘平仄,但注意字句的声调顺口顺耳。我认为古风诗很适合我们写,写得好的,既有古典文雅的语言美,又不拘泥于平仄。平仄在律诗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吟咏时声调高低有致。然而现代的白话诗是不讲平仄的,但人们吟咏朗诵起来,也同样琅琅上口。又如民歌民谣也是不讲平仄的,吟唱起来更是顺口顺耳,娓娓动听。所以,我执着地写古风式诗词,并把民歌的通俗易懂和顺口顺耳的风格糅合进来,打造现代的接近民众的一种新式诗词。我写这种诗词都觉得得心应手,追求精练优美的诗的语言和情趣诗味,这就形成我诗词的特点。

  前人有说:诗无新意休轻作。我写诗,很注意这些诗家名言的指导,不写言之无物的诗,或人云亦云的诗。新意,应当理解为:(1)新的题材和新的情景。(2)自己独特的认知感受和意愿。(3)构思新颖奇巧,语言灵趣生动。把生活中这些新的独特的东西,用诗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如集子里的《春眠》诗:“春天暖暖真好眠,一觉醒来似神仙。身舒体爽思下地,喜闻新雷敲轻轻。”这诗的意境表达了一位农夫劳作的春忙美。农夫在春暖中美美地睡了一觉,连日劳作的疲劳一扫而光,觉得如神仙一样身轻体爽。然而醒来之后,他想到的是下地干活。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农时不可耽。忽然听到新雷轻轻的响声,他这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因为春雷会带雨,春雨贵如油,正是春耕春种需要的雨啊!这就让读者发挥联想,农夫就将大忙一阵了,或耕地或种瓜豆。劳动大忙场面没有写出,而是暗含其中,就像“深山藏古寺”画,仅见两个和尚在润边抬水,而未画出古寺,让古寺藏于画外,画外有画。诗的含蓄也就如此。这就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新意。

  本诗集中,写农村、写农事和农民(农夫)的诗词比较多。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太熟悉了。当又回到故乡或是想起故乡的事、故乡的人的时候,一种乡情故感就油然而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提笔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这种诗词人们通常称作田园诗或山水诗,我权且称之为“三农诗”。写这种诗最忌步人后尘,千篇一律,万人一面。在写作过程中,我的体会是:现今时代的乡村是与前不同了,只要真真切切地把我自己对新乡村的感受写出来,就不会雷同于别人,亦不会与古人相仿。唐人李商隐《登乐游原》有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看见夕阳下晚霞缤纷,原上芳草萋萋,气氛温馨宜人。转而自感夕阳就将下山,一切好景都将没入黑暗中,于是叹出缩命的悲感。这种感叹或许是他自身晚景好坏矛盾的一种抒发。我的《乡居黄昏》也写黄昏中的夕阳,特别是把乡村中黄昏的情景铺开来描写,使夕阳下的好显得细致实在。最后的感叹:“好得农家乐,黄昏又何妨?”是对新时代新农村风貌的一种表达,这对夕阳和黄昏的描写就不同于古人。还有一首《村暮》:“小雨叙过洗晚霞,牛驮夕阳回农家。袅袅炊烟传婆唤,翁孙篱下摘黄瓜。”“牛驮夕阳回农家”这句写得很美很灵趣奇幻,接下的两句把黄昏中农家的生活写得生动有趣,全然没有日暮西山凄凉的感觉。夕阳西下,这个自然景观在古人的眼里,是用以寄托离情愁绪的。元朝的马致远是把夕阳西下写绝了的高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这句情景交融的诗句让多少人读后触景生情而愁绪满怀呀!但我的这首就很有趣:“鸟撵落日下了山,满山啼闹真颟顸。天黑不得不罢手,害我遗秧插不完。”(《插秧晚归》)夕阳下山了,插秧的人(按字义看应该是年轻妇女)是埋怨那些入山乱啼的鸟把夕阳赶下山去了,天黑了秩插不完却骂鸟颟顸,多有诗意趣味。再看这首:“牛羊归去草坡清,妈挑黄昏向村行。孩童随跟喳喳跑,落日回脸送一程。”(《暮归》)是劳作收工的妈妈挑着黄昏回村去,夕阳已下山了又回脸来送这母子回家一程。夕阳与人有感情了,太阳公公怕天黑了他们回家找不着路,便回脸来送他们一程。夕阳和落日没有变而应是感受不同。

  写“三农”(作者自拟,指农村、农事、农民,下同。),抒发对“三农”的感情,又特别突出反映农人劳作的形象。请看《田坡黄昏拾趣):“坡梦边转边高飞,忽而追倡冲蓬推。母牛卸犁缓吃草,小牛吮奶贴身随。”这里写的是母牛和小牛吃草、吃奶,这在乡村是常见的情景。但这里我并非为写牛而写牛,是有象征和借喻的。记得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刚刚分田到户的时候。由于分田到户经营,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夏末的一天,我看见一位妇女在水田里赶着插秧,周围的田幅里稻禾已长势芊芊,唯独她家的田块是正在插秧的。农谚说:“小暑大暑插秧不迟,立秋处暑插秧无米。”可能是她家有什么事耽了农时,相比她家的秧是插迟了一些,所以她必须赶在立秋前插完秧。晌午时分,她的家婆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儿,提着饭篮给她送饭来了,同时要让她给婴儿喂奶。她洗手走上了田头,坐在田埂上,左手抱着婴儿喂奶,右手拿着勺子吃饭,饭盆置于她面前的田埂上,家婆撑着伞站在一旁给母婴遮阳。这个景象让我感叹不已,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忘,想来想去最后用母牛和小牛、吃奶和吃草的意象折射表达出来。因为鲁迅先生有话: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借喻于牛的形象最好,而且概括于一个画面中。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以坡莺的风流去对照衬托母牛的艰苦。我希望有画家读到此诗后,画一幅田间喂奶美术画,把天下伟大母爱的形象定格下来,歌颂母爱,以启发世人对母亲的关爱。此外,还有一首《树根》是农村财政包干的时候写的,就是赞颂农民像树根一样无私奉献。人们通常把农民称为草根,我以树根象征农民最贴切。当我们看到树根,就会联想到农民弯腰躬身埋头劳动的形象。

  突出反映农人劳作的形象,我采取的手法是:把农人形象处理在农事活动中和田园风光中。如《春晨》:“东边才见微微曦,人声吵吵参晓鸡。妇姑相唤下田去,谁无趁早赶农时。”又如《傍晚散步田边观感》:“夏稻收完又耕耘,下田农家忙颠颠。农夫犁田赶落日,牛鞭高扬抽我闲。”摸取农人劳作的一个侧面,把农人劳作形象镶在一幅田园风景画中,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引导读者进入诗性思维,发挥想象。

  我写诗,总是坚持有感而发,不做那种“为写新诗强说愁”之事。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景观,留心观察,细心思考,自己觉得有社会意义,或有审美趣味,就动笔去写。这样有感而发的作品,贴近生活,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有魂有体,有血有肉,也蕴含诗味,对人对社会都有启迪作用。如“认清前程不彷徨”(《观雁南飞》)、“暗自芳香不媚人”(《秋菊暗香》)。特别是这首《参观某中学》,原诗是这样写:“莘莘学子志苍苍,书山册海路茫茫。校外高楼如林立,楼建楼空道更长。”这样写,把学生读书的艰苦、负担重讲了出来,并把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讲了出来,主题思想并非不好。但转而一想,觉得这样的主题思想对学生不好。于是决定改写,从另一个角度去写学生问题。改写后这首诗是这样的:“莘莘学子志苍苍,琅琅书声绕门廊。校外高楼平地起,几多楼台需栋梁。”这样写,角度换了,主题思想变了,对学生读书有鼓励作用。我写诗,就这样很注意主题思想问题。

  集子的第四部分是歌词。我对歌词、歌曲创作是200年后搞起的,也创作了一些,选收下的这15首我都较满意。后面还加上两首歌曲,请有兴趣的读者唱一唱,或许可增添读书的兴味。

  能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奉献给读者,就如厨师为宾客端出了拿手菜品,心中总是欢愉的。至于合不合读者(宾客)的胃口,确实是个未知数。作为作者(厨师),心总是向好的方向想的。但愿我的心,得到诸位读者的理解。能够与喜欢我作品的朋友交流切磋诗艺,相互提高,是我始终的愿望。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