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王锡均 | 滨滩“老渡口”纪事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11561
  • 回复:5
  • 发表于:2019/5/4 18:36:2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986年8月,琼海石壁一滨滩(龙江)的摆渡船。林宏松摄(南海网)

 滨滩“老渡口”纪事
作者:王锡均

  那天早上,我到石壁墟石龙桥头,正打算进入桥头斜对面的茶店吃早餐,蓦地手机响了起来,一听,是文友朱德松邀我到桥对面桥头一间咖啡店喝咖啡。他说,该店是新开张的咖啡店,有新加坡的咖啡,也有海南福山的咖啡。我听了,就从石龙桥这边桥头起步,向桥那端的滨滩走去。仲春的早晨,晨风习习,把我的衣服掀的啪啪响,好凉爽的。我在宽敞平坦的大桥上一边漫步,一边放眼欣赏桥下静静流淌,像流莹泻玉般纯净发蓝的万泉河,心里格外的愉悦。脚下的桥叫石龙桥,大桥横跨石壁、龙江河岸300余米。桥那端的村庄叫滨滩。我到达滨滩桥头,看了看手机,仅走4.5分钟。哇,好快好近呵!我立即回头,瞥了一眼大桥及大桥下的万泉河。我蓦地记起,在大桥建成之前,从石壁湾渡口,乘船渡过滨滩,或从滨滩渡口乘船过石壁,最快也要二十分钟,迟则,(包括等渡)半个钟头,甚至更多时间。有桥无桥差远了。



  步下桥头向东,就是滨滩村口了。村口有个好宽广的广场。村口包括广场在内,已打造成一个供村民散步、聊天、跳健身舞、喝咖啡等休闲养生之地,乃至成为外人观赏的旅游景区。广场全部铺上青黛色的瓷砖,平坦如砥。广场两边沿,设置几个花池。池中种上万年青等花草,红、蓝色鲜花争相斗艳,装点这里的春色。在广场一侧河岸边沿地段,矗立一座二层欧式建筑风格的楼房,这座楼房,青砖垒墙,条纹清晰,窗棂是添上白色的格木,镶嵌于青黑色墙体中,黑白分明。楼房屋顶外墙,也彻上白色,它与下面青黑色墙体互相映衬,非常显目,这座二层楼房,就是新开张的咖啡馆。朱德松告诉我,咖啡馆的馆名叫“老渡口”。但在咖啡馆门口并未挂上“老渡口”招牌,而是在离咖啡馆门口前左边几米远的地方,即在广场接近大桥桥头几米之处,用青砖筑起一堵高一米长二米的艺术墙体。墙体中间,由左而右,钉上三个特制的红色立体“老渡口”大字。我想,既然咖啡馆冠以“老渡口”之名,招牌却不挂于店门口,而置于离店数米远的广场之上,其意为何?朱德松笑说,这就是滨滩村人的智慧所在。整个广场,都属于“老渡口”位置。建大桥以前,人们赴石壁,都从这处河岸下到河滩渡口乘船过河。因而,在村口广场连接大桥之处,设置“老渡口”标志,是恰当不过了。就是说,村口广场,也叫“老渡口”。

  这“老渡口”之名起的实在是好。它承载的是一个渡口远去的历史。所谓“老渡口”,就是一个废弃了的渡口,它己不复存在。它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我记得石龙桥建成于2005年,至今己有14年。就是说,这个渡口己废弃了14年。我想看这个“老渡口”现在的样子,立即踱步到大桥桥头,用身子靠着桥头栏干,俯头窥探寻觅那个曾经喧闹的渡口。然而,一切己不复存在。那条从河岸坎上垂下河滩塱地,一直伸向河边,被过渡人群踩宽的渡口路,己不见了痕迹踪影。这片曾是过渡人群出没的河滩塱地,如今己是杂草丛生,灌木成林,一片苍翠。河滩塱地向前伸延至尽头,就是一滩白得像盐黄得像琥珀,被万泉河细浪舔着漫着的沙滩。记忆中,那个地段,十几年前就是渡船停靠,人们在此登船渡过万泉河的滨滩渡口。万泉河是一条短而壮的河流。所谓壮,就是它的河面壮宽。即使是枯水时节,它的河面也有百余米。滨滩渡口对面,也是船只停靠,让人登船过渡的渡口,叫石壁湾渡口。时代在变,随着石龙大桥在南北河岸上横跨飞挂,两个渡口双双废弃。如今,再也见不到船只在渡口停靠,人群在渡口蜂拥登船的身影了。

  对滨滩村人来说,滨滩渡口及其石壁湾渡口,成为废弃的“老渡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自从河上建起了大桥,滨滩人(当然包括所有的人)再也不用经过渡口乘船过河去讨生活。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滨滩人的生存条件。但滨滩人就是不愿忘记它。因为这个“老渡口”,在滨滩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在滨滩村口广场那间“老渡口”咖啡馆,一位滨滩老人,同我说起滨滩村人,对这个“老渡口”的非凡感受。他说,由于阴差阳错,滨滩村的先人,于明末从中原迁徙海南,乘船沿万泉河逆流而上,却在万泉河中游南岸,建宅而居。由于村庄处于河滨,走过村后塱地,就是一片沙滩,故起名“滨滩”。滨滩处于河南岸,属平原地带,平则平矣,却地少人多,跟河南岸其他村庄人争地,缺乏谋生出路。为了生存,聪明的滨滩先人,看中了河北岸离河岸八九公里的石壁山区,有连绵延伸的大片肥美土地,便到那里开田种植农作物。因隔着一条河,滨滩人狠下心,自己造船,并自己撑渡,把村人渡过河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从明至清至民国……数百年来,滨滩人在河上往返,从不间断。而船只停靠,人群登船的地方,便成为渡口,河南岸的叫滨滩渡口,河北岸的叫石壁湾渡口。滨滩人开拓的这个渡口,数百年来,一代接一代,船由滨滩人造,也由滨滩人驶,渡口也由滨滩人守望。但滨滩渡口从一开始就不是滨滩人的专用领地,而更是社会大众过往的驿站。由于它处于万泉河中上游河段,它成为海南东线各地人流前往石壁而至定安、琼中、屯昌等地的交通枢杻。它在历史上的贡献可谓大矣。

  然而,在水上走船,靠渡船过河,毕竟是落后的交通工具。滨滩人乃至河南岸的中洞、博文等村人,因田地在石壁山区,每天乘船在河上来往,那种奔波,那种苦难,实在令村人深感无奈。特别时序进入上世纪初,石壁远赴马来西亚的华侨,带回橡胶种子在石壁山区种植,被称为“黑金”之称的橡胶,是工业重要原料,价格昴贵,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在石壁人争相种植橡胶的热潮中,河南岸的滨滩、中洞、博文等村人,也加入了开荒种胶的热潮。石壁的土地肥美,橡胶种下去七八年即可开割,滨滩村即有成捆成捆的橡胶片,堆垒于石壁湾渡口,转运到嘉积等大商埠出卖。由于橡胶这种生物钟的特性,每天黎明前开割,才有大量胶水涌出。因而,滨滩、中洞、博文等村民,每天二、三点钟就得起床赶去割胶,几乎每夜这个时辰,都有200余人聚在滨滩渡口抢渡。夜里二、三点钟,正是夜正浓,人睡熟时分,而滨滩、中洞等村民,这时却揉着惺忪的眼睛,赶到渡口乘船过河,过了河,又匆匆赶路到胶园割胶。割了胶又得收胶水,挑到收购站出售。直到九点多钟,才又赶回石壁渡口乘渡船回家。有人说,滨滩等村人,这种长年累月起半夜劳作的状况,比其他村庄那些睡足的人,至少减寿五、六年。最令人令焦虑与不安的是,由于渡口人多拥挤,争抢上船出现的乱象,而会产生不测、不幸,人们担忧的事果然发生了,那是1989年9月,几场暴雨后的12日,雨停天晴,而且出了太阳。但万泉河发了大水,一百余米的河面,一下子涨宽了二倍以上。只见那浑黄像铜汁一样的流水,汹涌澎湃。一个个偌大的浪头,像野马一样从上游狂奔而下,遇上这么大的洪水,本应不要冒险过河了。但滨滩等村民,这天照样过河去割胶。上午九时,当割胶归来的人群,汇集石壁湾渡口,便出现争抢上船的混乱局面。按规定,这只木船,一次过渡,只准乘载18人,当时一下子拥上24人,而且还有6部自行车。由于过重超载,已把木船吃水线压到船舷几寸的地方。船家是一位姓朱的中年汉子,他见此情景,赶忙吆喝一些人下船,但任他怎么喊,却没有一个人肯挪开脚步。无奈,船家只得挥桨把船驶离河岸。当船家小心翼翼地傍着河岸,把船划到渡口之上几丈的地方,才开始调头向对岸划去。当船横着身子向河心划去时,一个好大的浪头猛然扑来。蓦然间,船身发生了摆动。坐在船舷上的人,屁股立即被水拍的湿透。有人本能地松了松屁股。这一松,真是糟透极了,只见船身一歪,“哗”的一声,一股涌浪猛地冲进船中,一下子把船冲歪,随即囫囵翻了个底朝天。挤在船上的人全部落水被卷进了急流。幸亏船上的男人,都生于万泉河畔,从小就学会了游泳,在经受沉船瞬间的惊悸之后,纷纷击水而游,一个个都爬上了河岸,脱离了险境。不懂水性的妇女可就厄运难逃了。一名妇女叫王天凤,她同丈夫在船翻时双双落水。在落水瞬间,两人都同时扒到翻覆过来的船底板上。而随船漂流。不料,这只翻船,流进距渡口200米处卷进一个深湾,被一个急旋涡所吞没。无情的旋涡把王天凤卷下河底。她的丈夫发出一声凄厉的呼喊:“天——凤!”但这呼喊,再也喊不回心爱的妻子了。天凤的丈夫,毕竟是在万泉河边长大的汉子。他忍着失去妻子的悲痛,在急流中奋力而游,结果被一只驶来的船救起。另一位妇女叫张业培,是从博鳌海边嫁到滨滩村,在娘家时,曾是个游泳运动员,参加过县里的游泳比赛。但嫁过来后,由于家务沉重,加上孩子多拖累,身体被拖垮了。她落水后,开始还奋力游了一段。不久就支撑不住了。那个在水面上昂着的头一寸一寸地渐渐被河水淹没。最后只见那双手在水面上不住地摇晃。这是她发出最后求救的信号呵!然而眨眼间,那双手即在水面上消失了。这两名落水妇女,人们沿河一连找了七天却不见踪影。一个月后,有人在万泉河蓝山河段一个沙滩旁水中,发现了王天凤的尸首。而张业培的尸首却永远消失了。

  这是一个令人撕心裂肺的沉船事件。2003年初春某月某日,琼海市委一位领导到滨滩村考察民情,听到滨滩村人讲述这个故事,心痛得眼里溢出了泪水。都说海南解放已半个多世纪,而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多年,山区仍然存在交通如此落后的状况,农民仍然生活在苦难之中。作为市委领导干部,感到对不起石壁、龙江农民而深感愧疚。这位市委领导立即开班子会议,作出兴建一座大桥的决定。大桥于2003年7月10日奠基动工。经一年零六个月,投资630万元,终于把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架在石壁、龙江300余米的河岸上。

  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滨滩等村民及两岸人民靠渡船过河的苦难历史,因为滨滩村人数百年来靠渡船过河受过太多太多的苦难,当大桥一旦以恢宏的身躯呈现在村人面前,那种梦想成真的欢欣,那种苦难日子的回忆,凝成一种复杂的感情,而永远络印在滨滩村人的脑海中。这就是滨滩人在滨滩村口广场上设置“老渡口”标志之创意。它具有提醒村人及其过桥者莫忘历史的深运意义。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简单生活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