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第一次参与拍电影

  • 春风
楼主回复
  • 阅读:5654
  • 回复:3
  • 发表于:2019/6/3 23:37:2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第一次参与拍电影 
                                                                         符玆威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广州市新港中路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读书。校门斜对面200多米处就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原先只是通过看影片,知道有个珠江电影制片厂,其出品的《南海潮》《大浪淘沙》《海外赤子》《七十二家房客》等影片独具一树,脍炙人口,给人印象深刻。余

  课饭后,我们经常步入珠影,门卫知道我们是二师的学生,都不会加以阻拦。大门两旁是宣传海报栏,常张贴珠影拍摄的电影海报。珠影是1956年创建的制片厂,初次见识珠影厂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恢弘、壮观,除办公楼等是二、三层楼外,其它大多数是平房。但厂区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错落有致,静谧通幽。

  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当珠影的新影片发行放映,我们都会到广州的电影院观看一睹为快;学院学生会更是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常邀请珠影的演员来学院作报告、畅谈影片人物形象创作的体会、传授朗诵知识等等。扮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方化来讲了《平原游击队》中饰演反派人物松井的故事;史进来讲了《海外赤子》中老华侨黄德深的人物塑造;还趁上海制片厂著名演员严顺开到珠影开会的机会,请严顺开来讲他成长过程中,每到十字路口都有贵人指引的经历和出演鲁迅作品《阿Q正传》,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趣事。

  漫步珠影厂、观看珠影的新影片、聆听珠影演员的讲述……使我们对珠影情有独钟,引以为荣。1983年年底的一天,班主任突然告知,珠影要请我们学生去拍电影,当群众演员。这对我们来说是破天荒的事,谁也不会想到会去参与珠影的拍摄,我们一下子就楞了,转而跳跃、欢呼、情不自禁。

  临去拍电影的晚上,班里的文体委员就领来演员的服装——上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学生装。男的是立领、五扣、白色、长袖、无兜的上衣,白色长裤;女的是短袖、浅蓝色、半身旗袍包襟衣,黑色裙子。究竟我们要演什么角色,谁都不知道。很多同学兴奋得搂着演出服装入梦,不少人当晚度过了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我们早早就起床了。岁暮冬寒,我们吃完早餐,先穿上珠影厂发的演出服,然后穿上自己的御寒衣服,个个都显得臃肿可笑。8点多钟,珠影厂就派大巴车将我们中文系两个班的同学拉到拍摄地点。

  9点多钟,我们就到了拍摄地点:广州市文明路鲁迅纪念馆——钟楼。那是1927年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从厦门到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居住过的地方。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正门为拱形圆柱廊,整栋楼为砖木结构,其外貌似“山”字型。因楼四面上方装置了时钟,故名“钟楼”。这里还曾是1924年1月孙中山在钟楼礼堂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旧址。1958年4月广东省委决定把钟楼作为鲁迅纪念馆,修葺恢复了国民党“一大”礼堂、鲁迅故居和中山大学会议室。我们的拍摄地点就是在国民党“一大”礼堂里。

  进入礼堂一看,珠影参加拍摄电影的人员早已到来。只见各类人员都忙碌着作开拍前的准备。演员在化妆,有自己化妆,有的由化妆师化妆,个个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着妆完后,由化妆师用反光锡板对着灯光看浓淡效果,如不妥,又反复修妆;摄影师则在铺设轨道,将摄影机安装在支架上,在轨道上来回推拉,调试摄影机的高低、滑动的灵敏度;灯光师在不同的位置布设灯具,在灯具前镜上张贴各种颜色的薄膜;场记人员在安放布景、摆布道具……整个拍摄现场有条不紊,整然有序,热气腾腾。

  陆续到来的是广州中医学院等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女学生,整个大厅里的群众演员有200人左右。

  群众演员到来后,按要求脱下自己的御寒衣服,由导演助理检查穿着,安排坐立位置,对排在前面的群众演员还做简单的化妆。

  来到拍摄现场,才知道我们参加拍摄的电影名叫《蛤蟆博士》。著名导演林岚告诉我们要参与拍摄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著名的生物学家金昱曦博士,从法国回到日寇铁蹄践踏的中国大地,在广州中山大学执教,难以容忍反动政府利用伪科学进行反动宣传,而与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御用文人辩论的场面。

  导演接着介绍影片主角金昱曦博士的扮演者金万千。只见金万千中等个头,身穿灰色的长衫,国字型的脸上显得自信、稳重、刚毅。根据导演的要求,珠影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一起进行演练,每一个镜头都练了几次,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要正式拍摄了,场记员双手持有涂黑白相间的条纹、一端可以开合的拍板,板上写有片名、场次、镜次等字样。场记在举起拍板的同时,将拍板上的木条“啪”的一合,发出清脆的响声,摄影师将敲击声和场记镜头同时拍摄下来,作为影片后期编辑人员确定准确的声像定位,以便剪辑。

  随着导演的“摄影、灯光、音效……准备——开始”的令下,影片的镜头就开拍了。金昱曦博士站在大厅的演讲台上,几位穿西装的学者—反动御用文人坐在他的一侧,金昱曦博士大义凛然、声调宏亮,批驳反动御用文人的谬论。在金博士发言中和结尾,我们这些群众演员根据剧情的要求不时站起来,情绪激昂、热血沸腾地鼓掌或挥舞手臂大喊口号,表示对金博士的支持。

  整个正式拍摄从上午11点多钟开始,拍摄的镜头如导演不满意都反复重来。拍摄的场面只有几个镜头,总共有1分多钟,拍摄的过程足足用了2个多钟头,也就是到中午1点半才结束。拍摄完毕,我们才从扮演的学生角色中缓过来,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才感觉夏戏冬演,单薄的夏装难以抵御摄氏八、九度的寒流,尤其是那些女生,短衣薄裙,脸颊被冻得红扑扑,蹦蹦跳跳忙搓手。

  拍摄结束,肚子也闹“革命”了。我们和珠影的演员一样的待遇,每人获得了一份午餐——一包有蛋糕、饼干类的干粮和一盒菊花茶饮料。

  参与电影拍摄,才感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

  半年以后,影片的后期制作完成,还未正式公映前的一个晚上,

  珠影厂就带着影片到我们学院大球场放映,对学生出演影片表示“犒劳”。全校的学生都观看了这部名为《蛤蟆博士》的彩色遮幅影片,因为学院各班系的学生都参与不同场合群众演员的拍摄。随着影片的放映,我们才完整了解影片的情节。那就是1961年春天,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研究所传开了一条震惊生物界的消息:世界上第一只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出世了,人工单性生殖实验成功了!这项科学奇迹的创造者是著名的生物学家金昱曦博士。1921年,金昱曦远涉法国勤工俭学,给法国生物学教授冉克当绘图员。由于他对生物学的酷爱,一开始工作就表现了特别的热情与勤奋,因此被冉克教授收为学生,留在身边,经过10年苦学,金昱曦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1931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中国土地,金昱曦抱着科学救国的壮志,回到广州中山大学执教。黑暗的旧中国,科学上一片空白。最令金昱曦难以容忍的是反动政府利用伪科学进行反动宣传,愚弄欺骗人民。当他戳穿这群丑类的真面目时,却惹来了大祸,亲手搞起来的实验室,毁于警察的棍棒。后来金昱曦离开广州来到上海,汪伪南京政府派员找金昱曦去当汉奸,金昱曦当即严词拒绝。1948年金昱曦向私人借款,艰难地独自办起了生物研究所。解放了,金昱曦在巴黎的老同学陈毅市长找到了他,请他主持上海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他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把一直拖了18年的体外发育的实验做成了。但是,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金昱曦的基础科学研究又被迫停了下来。一次次的挫折、磨难,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在陈老总的关怀下,金昱曦拖着病弱的身子,坚持着最后的研究。经过40年的奋斗,一个新的生命——人工单性生殖的蛤蟆终于诞生了,金昱曦为此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出现了金昱曦博士与反动御用文人辩论、国内学生在街头游行支持抗日等画面……观众席上观众情绪激动、声浪此起彼落,出演影片的学生压抑不住各自当群众演员场面再现的情绪。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我脑海里无数的第一次已经模糊,唯这在芳华年代第一次参加拍电影的经历,记忆犹新,永志难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