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东屿船厂的前世今生

  • (垂柳居主人)月生
楼主回复
  • 阅读:11509
  • 回复:5
  • 发表于:2019/7/2 11:19:00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东屿船厂的前世今生

提起东屿船厂,人们不能不想起陈兴琼一家四代造船的故事,陈兴琼家有造船世家之称。东屿岛地处万泉河出海口,五龙戏珠,鱼米之乡,素有风水宝地之美誉。现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是蜚声海内外高朋云集,胜客如云的国际会所。

东屿岛有四个自然村,高坡、乐美、潭沙、大元、包括海外约有1000人左右。东屿岛以前叫墩上,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东屿岛作为一个大队才有此名。我家祖祖辈辈居住在潭沙村,那里水草丰茂,沟渠纵横,是适宜居住的人间胜境。1960年公社决定成立造船厂,以潭沙一队为班底,我父亲陈赞金是东屿船厂的负责人。船厂几经高坡、乐美、最后搬至大元村。大元村旁,地质坚硬,又近出海口,是天造地设的造船场所。船厂建起120平方米瓦房,挑选四个有文化有技术的人当班。当时厂内设有燃工组,专门加工锻钉、螺丝钉,木材加工组,为造船加工各种材料、修造班,专门修理船只和制造新船,经上面调整厂里的工作井然有序,每个工人都是尽所其能,生意蒸蒸日上,至1980年一直保持旺盛,它一直是我们东屿大队的经济命脉,它锻炼培养,造就了无数的木工和造船人才,为当时人们就业创造了机会,为东屿和周边的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83年体制下放,船厂解散。2001年东屿被整体搬迁,成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为举世闻名的国际性“亚洲论坛”作出贡献,现在的东屿岛码头就是当时东屿大队新船厂所在地。

东屿船厂的建厂经历几次曲折与磨难,与当时环境没有电与没有电工具的情况之下能够造60吨以上的吨位的木质深海渔船,“海平号”、“海安号”。海平号由黄培贵主造,海安号由陈赞金主造、海安平号艄公卢业兴,海安号艄公何达广,两艘姊妹船曾穿越零仃洋到达广州黄埔港运回人民公社的急用物资,创造了航海奇迹。所有的原木是人工自制双人锯,锯成木板所用的木板铁钉都是钢铁废品加工而成长度为方铁长形18公分左右,所用的螺丝钉一般为Φ12cm所使用的钻木孔长度为1.2米厚度的多层船底坚固用科,随着时光流逝,永远不能再现当年繁华,但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与财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结晶,生在东屿长在东屿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祖父、父亲辈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值得追思引人骄傲。我们将永远记住东屿人为航海做出的丰功伟绩。

我的祖父陈文锋,生有一女五子,长子、次子不成器,三子学业有成,四子天生一副好身材,喜欢航海,早年出洋,娶的伯母是福建人。五子是我爷爷,名叫陈继钟,生于1905年,有文化青年时跟族亲造船师傅陈继光学造船。1930年经伯母介绍爷爷到南洋福建人开的船厂里打工,那年代南洋运输业非常火红,船只需求量大造船业生意很有钱。于是爷爷同四伯父带了同村班年青人到印尼寮内开船厂,因为那里山多,购买木材方便,开厂首先造了一批船搞运输业,由四伯父管理,因为他懂航海,经几年发展船业,生意兴隆,运输业发展到有十条帆船,四艘轮机船。1945英美联军反攻占领新加坡的日军,所有船只都被击沉,爷爷和四伯父苦心经营的结果一夜之间化为鸟有,爷爷一气之下, 不久便病故在新加坡。1945 年日本投降,洋面太平,船只自由返航,我父亲到南洋处理后事,当时厂里还有条在建的大型的运输船,工程才完成百分之六十,我父亲和工人经过努力船体完工,大约1949年上半年我父亲便请了艄公,同村兄弟一班人 从新加坡开回家乡。综上所述,我家祖上不但是造船能手,还是航海专业能手,这也成我家的骄傲。

我父亲陈赞金,生于1928年,由于祖父早年出洋,奶奶多病,父亲16岁便挑起家庭的全部责任,16岁便跟村大柏陈继光师傅学木工,学造船,父亲有个朋友叫李学英,他哥哥李学儒也是造船顶级大师傅,有订单好时候,也带上父亲学。在二位师傅的指点下,我父亲二十岁便能独立工作,在造船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解放后,我父亲是东屿造船厂的主要组建者和领导者,是船厂的总师傅。从1960年组织东屿船厂全1983年船厂解散,我父亲为家乡的造船业和集体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叫陈兴琼,出生于1956年,有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儿子。1975 年高中毕业,同年加入东屿船厂工作。入厂后安排在修理组工作,当时修理的都是帆船,有大型的运输船,也有小型的速网渔船,在修船组经几年锻炼,1979 年我调问造船组,在修船的工作中使我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帆船整体结构的了解,对日后造船有所帮助,在造船组当时所造的都是灯光渔船和速网渔船。1983 年体制下放,船厂和渔业队解散,集体解散后我和父亲,两个弟弟在周边为个体户继续修造渔船。1986年我兄弟父了在渔业发达的东坡村办船厂,当时造的船也是灯光渔船和速网渔船,1993年渔业收成不好,船只订单减少,两个弟弟提出改行做别种职业,东坡船厂停办。此时我父亲要求我继续造船,因为兄弟中我造船基础较好,我便又搬回老家东屿船厂旧址上继续造船,但此时所造的都是小型的近海作业渔船和内河小船。2001 年东屿岛被国家征用,我与儿子陈宗良又回到东坡村和了南港钛矿修理车间做造船厂房,此时所造的船已不时木质船而是玻璃钢材料船。此次开厂跟以上规模有所不同,首先厂房是水泥结构,是室内造船、车间有天车、船体出模、移位装车很方便,工具有带锯、车床等一系列加工船用配套工具生产的品种从5米至12米,包括内河小船、厂内的主要工作是第二儿子陈宗良承担,船用配套都是他自己加工,如船用推进器及机械安装方面都是自己解决,我从进入船厂至今已有四十几年造船历史,从我祖父、父亲至我儿子已是四代,可以说是造船世家。虽然木质船、帆船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新型材料所代替了木材、机械代代替了风帆,不管现在的船发展到哪一步,但它还是以前人为基础上不断推陈更新,它是我祖宗留下的丰富遗产、民间智慧结晶。我虽已是退休之人,但我造船的雄心壮志未减,我想愿在我有生之年,能把我平生所学造一条海南的帆船传承给子孙后代。以供欣赏。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特约稿件,
陈兴琼撰稿,卢家瑞整理。

2019年6月28日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 发表于:2019/7/3 11:00:39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逐渐老去的一些东西,没有焕发生命,就只能沉寂,逐渐消忘!
乘风破浪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