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王锡钧丨岁月沧桑话乐城

  • 吟风弄月
楼主回复
  • 阅读:54627
  • 回复:7
  • 发表于:2019/8/5 10:35:33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家:王锡钧

  乐城,是地处万泉河下游,靠近博鳌港的一个小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它原名无从查考。元大德四年,乐会县治迁于岛上。明隆庆六年,岛上筑起环抱的城墙。自此,人们叫该岛为乐城。

(一)


  乐城,是万泉河环抱而成的岛屿。万泉河从上游融融泄泄而下,冲向小岛,便一分为二,其一在北,其一在南,沿着小岛两边的河道奔流而下,流到岛的东边,又合汇为一,流向博鳌港而出海。这一奇特景观,古代文人称为“双溪交流”,誉为乐邑八景之一,而载入县志。明乐会教谕广府举人陈遇清曾以《双溪交流》为题赋诗一首,诗曰:

清流如带泛玻璃,

水影天光一色齐。

万派银涛看九州,

两条雪练泻双溪。

川分燕尾开前港,

路绕羊肠认归堤。

夹岸芦花谁返棹,

鹭鹚飞过板桥西。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乐城形胜之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乐城,处于县境东北之一隅,并不在县境之中心。从行政管理及方便群众等方面考察,它都不是设县治之最佳地点。为何,县治又设于小岛之上?读了旧《乐会县志》记载,便可释然。“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迁县于太平都之调懒村。二十八年,阔里吉思平黎,建议析县,西北境置会同县于乌石埇。乐会所在地较狭,以调懒不可居,乃迁于万全河之北,(古时万泉河称万全河)。大德四年王文河,符熙为寇,又迁于河南之洲(岛)上”。从旧县志简单的记载,先是有元世祖二十八年的平黎,后又有大德四年王文河、符熙为寇,说明古时的社会很乱。为避寇祸,这是迁治乐城的主要缘由。考察乐城地形,它四面环水,有万泉河天险保障,贼寇上岛,便于防卫。该岛处于水道交通枢纽,驶船东下可达博鳌港出海,溯流而上,可达西部山区。古时,陆路交通落后,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路船运。选择水路便利的乐城,可弥补地处东北一隅之缺点。再者,乐城地区,属富庶的鱼米之乡,经济文化发达,这也是选为县治的条件之一。

  然而,迁治于四面环水的岛上,仍然防止不了贼寇的袭扰。旧《乐会县志》记载,“明隆庆六年,海寇李梦焚毁县栅庐舍”。副使陈复升建议筑城御寇,知县张纲,准发银九百余两,起丁一万二千,运石筑城。城围三百七十二丈,开南北二门。万历五年,知县彭大化,环城挖濠。七年,典吏袁光英复浚之。崇祯十三年,知县王怀仁筑完雉堞。顺治十年,知县陈蕃,又增修城墙,累高三尺。万历三十八年,知县刘叔鳌,改建东门、西门。至此,全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曰:“开泰”、西门曰:“集胜”、南门曰 :“太和”、北门曰:“星拱”。西门后改为“阜成”。清康熙五十五年,知县谢鉷,增建子城及门楼。雍正元年,知县赵光绪重修城墙。使城更加坚固,气势更加辉煌、壮观。

  乐城,既有四面环水天险,又筑城挖濠护卫,对贼寇来犯,确有防卫之固。据旧《乐会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九月,万州生黎数百人劫掠到县前南门河(城下),兵拒退走。次年二月,又有文昌寇周京数百人围城。知县邵俊明,潜奔万州,请兵平讨之。”凡此,皆说明筑城于岛,对保卫县治是发挥了作用的。历史已对此作了见证。考证乐城作为县治,经元、明、清、民国,至解放初废止,达六百五十二年。有人从旧《乐会县志》上数点过,从明至清,在乐城县治任知县的有一百三十人,其中明朝五十位,清朝八十位。乐城作为县治,可谓历史悠久矣。

  乐城,经历代历任知县的苦心经营,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也成为闻名全琼的历史名城。“明洪武一年,知县王恩恭主持建设县署。永乐至嘉靖年间,知县王良、莫卿、杨球、鲁彭、郑云鹏等,相继捐修。崇祯七年,知县楼谦光重修。县署已具一定规模。既有堂宇、门厅、吏舍,又有捕衙、县仓等。还有儒学书院,万寿宫、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灵官堂、名宦祠、乡贤祠、启圣祠、城隍庙、观音庙、真武庙、文帝庙、南阳庙、天妃庙、东关庙、西关庙、华光庙、石角侯王庙、北帝庙、孔圣庙、天后宫等建筑。这些建筑物,被蜿蜒高耸的城墙所环抱,组成一个气势辉煌,非常壮观的古建筑群落。岛上有一座不高的阴阳山。县衙就建于阴阳山上。县衙前的阴阳山下,有一条宽大用青石砖铺就的官道。每逢重大节日庆典或举行盛大祭祀时,县署文武官员,县兵与书院儒生等众,撑着七色彩旗,以“肃静”、“迥避”匾牌开路,在官道上行进,而沿途则有百姓夹道簇拥观看。彰显着好威武,好气派的县治之风。

(二)


  乐城,作为县治,已成为全县商贸的中心。乐城的集市,形成于元末,称县门市。明隆庆年间废县门市,在城南门外设朝阳市。万历年间废朝阳市,复设县门市,并增设南门市,北门市。清代废三市,复设朝阳市。朝阳市东西走向,一纵二横,纵长约四百余米,从东往西是东门街,客行街、鱼行街。二横小街是新街,米行街。民国时期,店铺已扩展至二百五十余间。其货物门类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日用杂货店有“元记”、“益隆”、“进隆”、“万隆”、“联发”等商号。杂货最大批发商是“进隆号”,全进江门货,俗称“九八行”。布店有“南新号”、“益新号”、“新悦来”、“进兰号”、“美雅号”、“乐兴隆号”等。菜市有“东门菜市”、“西门菜市”。药材店有“而宁号”、“保安堂”、“益寿堂”、“好生园”、“昌隆药店”等。这些药店均有医师坐堂,为病者诊病开方取药。鱼行有“海恒鱼行”、“家焕鱼行”。家俱店有“清记家俱店”、“姚氏家俱店”。打铁铺有“茂利打铁铺”、“福利打铁铺”。一间金铺叫“瑞成金铺”。一间酱油店叫“任记酱园”。一间邮局,叫“茂昌盛邮局”。一间牛肉专卖店,叫“泽光牛肉店”。一间刻印店,叫“瑞兴刻印店”。一间西医诊所,叫“王玉书诊所”(兼接生)。茶店有“乐园茶店”、“永来香茶店”、“悦新茶店”、“王老吉茶店”等。饭店有“海北饭店”、“林善饭店”、“青盐婆饭店”(别人起的名)等。也有风味小食店“青泰风味店”(卖鸡屎藤粿籽)。也有粥店:“老颜粥店”、“大华婆粥店”等。也有赌馆,一叫“邱氏赌馆”,一叫“梅氏赌馆”。凡此,可见乐城市场之繁荣。

  乐城,四面环水,货物靠水运。水运兴,则乐城兴。乐城有五个渡口:北门渡口,南门渡口,西门渡口,东门渡口,下东坡渡口。这是人们进出乐城之门户。行脚挑夫,皆从渡口挑货出岛,行销各地乡村。城外附近乡村村民,上城购销货物必经渡口。乐城有二个河湾码头:南门湾码头,上东坡湾码头。南门湾码头,停靠的是来往于七、八十公里万泉河上游船埠、合口咀、石壁等地的货客船。上东坡湾,是个深水湾,水深6米,可泊百数十吨大帆船。船只可下博鳌港出海,直航湛江、江门、廉江、北海、厦门等地,是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古时,这里已设有海关,检验来往货物及办税等事务。进岛的工业品、诸如布匹、铁器、陶瓷器、茶具、煤油、日用百货等,从海上运进上东坡湾码头。而万泉河上游山区的山货,诸如橡胶、槟榔、竹器、红白藤、木料、益智、蜂蜜等,则运进南门湾码头。而后又通过这两个码头,把工业品运往山区,把山货运往湛江等岛外各地。其口岸货运之忙,倒把近在咫尺的博鳌港冷落了。

(三)


  乐城,也是乐会县的文化发祥地。“明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刘叔鳌与诸生捐资创建书院于文庙之东,榜曰:‘安乐会馆’。公暇之余,聚诸生讲学其中。”清光绪年间,乐城东门外三圣庙故址建起乐会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为全县小学教育之始。清末,乐城有一董姓大富户。此公无嗣,将大部家产变卖,捐建一幢二层拥有4间教室2间办公室之教学大楼。民国时期,这幢教学大楼成为乐会县立初级中学之所。后又改为乐会县立简易师范。董公原名无从查考,死后葬于指母山。为纪念董公捐资办学之贤德,每年清明节,学生都结队过河到指母山上拜祭董公。董公捐建的教学楼,直至1973年被14号台风摧毁。但乐城岛人,永远怀念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乐城建有一幢图书馆,供乐城学子到馆中借书阅读。此馆为温泉石角南洋巨商王绍经之长子王先树先生捐建。现岛上仍存石碑为证。岛上还有一块“捐置义田”碑,记载清雍正十三年,知县何齐圣捐款十四两七钱,带动乡绅捐款四十九两三钱,购置田产出租,取其租金,供学子上省赴京应考,开创了奖学激励之风。于是,学子励志读书者众,不少人考取功名,成为出类拔萃之人才。清同治己已年,乐城城脚村的林魁抡考中岁进士后任县训导之职。现林的后裔林英振家屋厅堂上,挂着一个进士匾。字曰:“钦命宗人府府丞提督广东学政胡瑞澜为岁进士岁贡生林魁抡立。”其中“进士”两字,为楷体酬劲大字,刻于匾之中心位置。林英振家厅堂上还挂有一匾:“泽延昌后”。林姓有良好家风,后人读书也多有成就。林大华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公博学多才,府试中了举人,后主修《乐会县志》,本文所摘《乐会县志》有关史料,皆出自此公之手。现当代,乐城也出了不少读书成才之人。西门村的王玉书,是北京崇实中学生,曾任乐会县教育局长,卫生局长。他在乐城开办第一个西医诊所。他的长子王泽润,是黄埔军校十七期毕业生,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官至少将师长。上东坡村余姓,出了一家三杰:余有芳,读日本广岛大学,是个研究生。芳之大女儿余滨,读日本神户大学,获博士学位。次女余慧,读日本大板大学,也获博士学位。西门村的王卓余,是共产党乐会县党政军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一九二六年二月,乐会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县农协办事处支部在城隍庙成立。6月,乐会县农民运动军事政治训练所也在此庙成立。乐城,成为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

(四)


  世事变幻真是难料。谁曾想到,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乐会县的县治,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乐城,竟然走向衰落,它的繁华,最终成为历史。时序到了清末、民国,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的发明,出现了长短步枪、机关枪、大炮等新式杀人武器,作为县治,靠大刀、剑戟,凭借河水环抱,城墙据守,防卫贼寇的功能,已丧失殆尽。县府衙门布以步枪、机关枪等新式武器,再也没有操着大刀的贼寇敢上岛抢劫之威胁。于是,作为县治,处于县境东北一隅,而且还有四面环水,极不便于实施行政管理及群众办事等缺点,便明显地凸现了出来。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海南海榆东线公路建成通车,琼东县的嘉积、乐会县的中原,应运崛起,成为这条运输线上两县商贸的中心。处于县境偏远一隅的乐城,靠水路迟缓运输的劣势,也呈现了出来。乐城靠水路运输的功能迅速萎缩,乃至最终丧失。于是,乐城商贸的繁荣,便“无可奈何花落去”,乐城的商贸之城,全县的贸易中心,随着历史的杳杳烟云而消失。据记载,清宣统年间,“城南厢朝阳市商民错居,铺户260户。”至1949年,仅有商铺20户。至1953年,岛上只剩下商铺10家。只相当于一般乡村铺仔的规模。所以,县治迁徙,已是不可避免的了。1950年海南解放,27日,乐会县署仍进驻乐城。1952年7月,乐会县治迁至嘉积。不久,又迁治于中原。至此,乐城作为县治,划上了句号。

  更令人感叹的是,岛上那么多的古建筑群,竟然也在历史的风雨中坍塌无存。乐城岛上的老人说,那些古建筑群,倒于天灾人祸。就天灾而言,乐城靠近大海,处于台风经常登陆的台风口。只要一个十二级以上的台风,那些土木结构的什么县衙、书院、孔圣庙、城隍庙等,均经不起几阵飓风的袭击,便砖飞瓦碎。据记载,现尚存的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二年,至清康熙,已倾圯5次,又重建5次。清康熙后,倾圯多少次,又重建多少次,便没有记载了。1973年那个大台风,把不知重建于何年的城隍庙刮的半倒,而后又重建。古时,乐城上的庙宇,祭坛少说也有20余座。目前,仅存城隍庙、东关庙、西关庙、华光庙、石角侯王庙等5座。而这5座庙宇,也是七、八十年代重建的。诸多的古庙宇,均在历史的风雨中轰然倒塌了。

  如果说,乐城的古建筑群,毁于自然灾害,令人无可奈何,那么,乐城那座气势恢宏的古城,遭受人祸的浩劫,却令人难以承受。这座古城,先是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1940年,日军从海上来,在博鳌港登岸,首先进驻作为县治的乐城。日军强迫村民把城墙拆毁,扛抬城砖在岛上分东西南北筑起5座高达数丈,可眺望十几公里远的炮楼。还用城砖在炮楼下筑起左右两座碉堡及其防空洞。好端端的一座古城,被日军折的成残垣断壁。这是古城遭受的第一次浩劫,也是最惨重的一次浩劫。此后,残存的城墙,却是毁于那个极左年代。据说,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的那个大练钢铁高潮中,愚昧的地方官员,强令村民折毁残存的城砖,扛去筑小高炉群。钢铁炼不成,村民把高炉群捣毁,干脆把城砖搬回家用来筑猪栏和铺地。七十年代后期,最后一批残存的城门楼及城墙,被那些官员强令拆毁,运去古调附近的万泉河支流筑拦河大坝蓄水发电。由于未经科学论证,拦河大坝不久被河沙所埋没,造成万泉河支流断流。而大量的古城砖从此埋于河底。这座闻名于世存在数百年的古城,就这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如今,你到乐城,想见到一块古城砖都难,偶尔见到一段成鱼脊形长着荒草的土堆,这就是古城的遗迹了。

  乐城的衰落,不仅是外在形态上的衰落,它更在岛人心理上产生一种冷漠寂寞之映射。乐城由于县治的迁徙,它不再受官方的关注,半个世纪来几乎没有什么建设。它四面环水,在各地已是的士、摩托、大汽车、小汽车风驰电掣来往之时,而它还是靠渡船那么慢吞吞的进出小岛。遇上狂风暴雨,万泉河发了大水,乐城人就只好几天都出不了岛,也进不了岛。一九七三年那个十八级飓风,几乎把乐城所有房屋夷为平地,乐城岛被洪水围困,好几个老村民断粮、病饿而死。乐城,已被现代社会所遗忘。为了寻求发展,融入现代社会,不少乐城人纷纷从岛上逃离、出走。乐城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余东三告诉我,解放初期,乐城还有人口三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仅余一千五百人,已迁徙了一半人口。东坡村的莫姓,是岛上最早的岛民,这个村的莫姓,几乎全部迁徙到了外地。如今的乐城,给人的印象,是远离了现代社会的烦嚣,有点荒凉寂寞的孤城之感。这种情景,我的文友名叫曹娟的女作家,在一篇题为《宁静的乐成》的散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小岛异常静谧,一位老农坐在田垄上,默默地看着成熟的稻田,我们不敢大声喧哗,生怕一不留神撞破了禅机。曲曲折折的小路不知通往何处,我怀疑是否误闯了武陵人的桃花源?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偶尔蹦出来一两只青蛙,象是‘绿林大盗’在你面前‘悠’地一晃,大叫一声,吓得你后退三尺。不过它可不是想让您留下买路钱,只是太寂寞的给你开个小小的玩笑!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的脚印踩在坚硬的青石板上。街边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店铺,但大多已关门。那木门上斑驳的红漆,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我走过一间店铺,货架早已没了踪影,几位老人正在啜饮清茶。他们在聊着什么?往日小贩的吆喝,铁铺里工匠们的打铁声,都已成绝响。面对冷冷清清的大街,老人们是否有些许的帐然呢?也许,生命的本身,就是这般繁华褪尽地冷清吧。”女作家在这篇散文的最后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乐城由一个繁华的县城变成今日宁静的小岛,是让人伤感呢?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五)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巧合,从起点到终点,又开始于终点。有些地方,从繁华到衰落,又从衰落到繁华。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较罕见,但并非没有。笔者高兴地看到,现今,乐城又站在重新崛起的起跑线上。二十一世纪的首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距乐城几公里的博鳌,发生了一个令亚洲乃至全世界瞩目的事件:由中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发起的亚洲论坛,正式在博鳌成立,并确定博鳌作为论坛的永久性会址。这是一个为亚洲各国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层对话平台的国际性机构。自2001年亚洲论坛落户博鳌后,论坛年会年年召开,各种专业性国际会议也在此举行。与会的有各国政要、大财团总裁、董事长、经济学家、文化名流等。我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出席论坛,作了致词和重要演讲。李鹏、贾庆林、钱其琛等,也到博鳌参观。于是,博鳌名扬四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为睹博鳌迷人的风采,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腔调语言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博鳌成为旅游的热点。“博鳌热” 骤然升温。海南开辟了直达博鳌的旅游线路。每天,博鳌港码头广场挤满了豪华的旅游大巴、中巴。参观亚洲论坛会址的游人,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好不壮观。

  “博鳌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距博鳌仅几公里之遥的乐城,迅即进入那些搞旅游开发的大贾巨商、旅游学者、专家的视野。乐城四面被万泉河环抱,岛上自然生态完好,风光旖旎,又是有六百余年县治历史的古城。它同博鳌二岛(东屿岛、鸳鸯岛)、二岭(金牛岭、龙潭岭)、三河(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一滩(玉带滩),组成一个和谐的可作“二日游”或“数日游”绝妙的整体旅游布局。于是,纷纷上岛去对旅游资源作深入的考察和挖掘。这一考察和挖掘,可不得了。他们在乐城走了一圈,惊异地发现,这个小岛,竟沉睡着许多动人的往事,埋藏着一段久远而厚重的历史。这些旅游探秘家,在阴阳山下走过明朝砖石铺就的古道。在一间破败的屋宇中,看见底座雕有莲花图案的古县衙廊柱,竟作为栓牛的石桩。在西门村一条便道上,见到地上铺着一块已被行车辗断的石板,这石板竟是清知府卿额题字所凿的西城门门匾,《阜成门》三个酬劲大字依稀可辨。在这条便道上,还有一块凿有《禁偷》两字的石碑。这石碑,是清光绪时的石碑。至于古石凳,古石人,古石狮等,在村巷中随处可见。你不经意间,在农家庭院中,坐到一个石凳上,便坐到明代去了。这些,只是显露于土面上的古城历史遗迹。还有许多埋藏于土层底下呢。而更丰富多彩的古城文化,还是从元、明、清留传下来的极具个性特色和浓郁魅力的古城民俗风情文化。乐城的元宵节,就是其一。闹元宵的不仅有乐城人,还有来自岛外各村乃至嘉积等地的人众。有一年,闹元宵的多达五万人。元宵夜,最精彩的节目,就是全岛一村至一村的游灯,伴以舞狮、武术表演。还有赛肥鸡。还有琼剧团演出琼剧。每每闹到深夜二、三点才散。乐城的古神庙文化,是其二。乐城的古神庙文化,来自中原的傩文化,可说源远流长。古时,乐城有二十几个祭坛、神庙,那种盛大的祭坛,拜神场面,早已随着历史烟云而远去。当今岛上尚存的五座神庙,其祭拜香火之盛,依然保存着古神庙文化的遗风。如每隔数年,岛上总要举行一次户户参与的做“平安”祭神活动。白天,村民扛着神像,敲锣打鼓,一村走过一村。每到一家,家人都要拜神,祈其保佑平安。道士则给每家贴上平安符。夜里,在一个广场上,烧上三、四丈长,一丈宽的一堆篝火,待柴禾燃尽,炭火火苗仍呈熊熊之势时,村民在一肩扛神像道士引领下,纷纷踩着炭火狂奔过去。这叫“过火山”。据说,由于有神灵保佑,“过火山”者,脚底仅有灼热感,并未烫伤。这“过火山”,含有浴火神练,永保平安之意。古城有如此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沉厚的历史文化,令那些上岛考察探秘的总裁、老总、专家、学者先生们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是多么珍贵的旅游资源啊!而乐城跟博鳌近在咫尺,其旅游开发价值就无言而喻了。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乐城的旅游开发价值,于2005年6月,投资700万元,兴建了一座从教场坡横跨万泉河进入乐城的钢筋水泥大桥。有一个大财团属下的公司与市政府领导洽谈了承包开发乐城的有关事宜,并签订了协议文字。而拥有乐城土地使用权最懂得自己土地价值的乐城人却决心自我开发,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的新路子。村委会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已筹资100万元,对乐城建设项目进行总体规划,以创建岛型式的世界乡村游景区。这符合中央鼓励搞好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方针。目前,乐城已吸引众多游人的眼光。据说,那座大桥于2007年春节前通车后,拥入乐城旅游者倍增。进出城隍庙,求子求发财者络绎不绝,城隍庙内香烟缭绕。2006年城隍庙承包管理者收入的香烛、公德款1.8万元。2007年春节前夕,进行承包投标,中标款额已升至90000元。这种种迹象表明,历史又把崛起的机遇赐给了乐城。如今,乐城人正在构筑一个宏伟的蓝图,乐城人决心创造一段更不平凡的历史。几百年前的繁荣算什么?乐城岛型式的乡村游要创造的繁荣将是世界性的繁荣。 

  我期待着乐城的重新崛起与繁荣。

  (本文参考陈锦爱《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乐会县治——乐城》一文些许史料。)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琼海溜
  • 发表于:2019/8/7 16:14:46
  • 来自:海南
  1. 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雷迅
  • 发表于:2019/8/6 8:23:39
  • 来自:海南
  1. 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 姚俊宇
  • 发表于:2019/8/5 22:12:04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