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李少凡 | 一代船王何达启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42905
  • 回复:0
  • 发表于:2019/12/15 10:27:5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代船王何达启


◇李少凡


  如今,只要输入“何达启”这个名字,利用互联网随意搜索,你就能看到大量有关于他的史料;打开《海南百科全书》、《琼海县志》、《何氏家谱》以及其他研究海南华侨史的书报刊等,你也很容易找到他的事迹。

  自1931年算来,何达启(又名何达棨)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将近90年了。然而这么多年来,历史一直以“南洋船王”、“海南船王”、“传奇侨商”、“海口首富”、“琼岛首富”、“慈善大家”等顶级称号记录他。人们依然在关注他,研究他,介绍他。他的孙辈和曾孙辈们经常借助各类媒体向社会公众讲述他的传奇故事:

  一个独子,立志闯荡四方

  清同治癸亥年(1863年)八月,何达启出生于琼州乐会县南盈村(今琼海市博鳌镇南盈村)。父亲何世文,诰封奉政大夫,不幸早逝;母亲王氏,诰授五品夫人,青年守节,以纺织换取的微薄收入养家育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6岁那年,在母亲的撮合下,何达启与村里一位林姓姑娘(1862—1947)成亲。婚后,看着因父亲早亡而中落的家道和没日没夜辛苦操劳的母亲,忍受着妻子的怨言,作为全家唯一一个男子的何达启心有不甘,时常想着如何彻底改变家庭生活的困境。几番思考过后,他终于立下了闯荡四方,衣锦还乡,重振家门的决心。此时,他想起那句顺口溜:“东走走,西走走,不如嘉积与海口。”

  “好男儿志在四方”。何达启说走就走。他告别了拜堂不到1个月的妻子,徒步到海口投奔乐会老乡打工谋生。离家之日,母亲王氏为何达启背着行装,一直送到嘉积。途中,王氏对他说:“侬啊,你爸早亡,又没姐没哥,我无日不身栖苦海。十多年来,未曾一日使你离开过我。今你尚小,本该读写于学堂,反而要出远门独自谋生,岂是为母者所能忍的?然男儿理应志在四方,建功立业。侬在外诸情,须常传家书;种种切切,宜听尊长之教诲,谦虚谨慎,行事有度;且应勤俭简朴,勿见利忘义,勿为繁华而流连忘返;花街柳巷,不得涉足;夏热秋凉,饮食兴寝,亦不可疏忽。如是,则可慰我遥念之心,来日倘有长进,则亦可以慰你爸在天之灵。我等在家,自会保重,毋须挂念。”何达启悲从中来,无一言可以安慰慈母,只应曰:“阿母放心,外地生疏,侬自会谨慎的。”

  既抵嘉积,王氏汗流浃背,不加稍歇,立赴小摊买得水果数种,又掏兜取出所剩的钱全部交与何达启,叮嘱说:“侬啊,水果带着途中解渴,这些钱你小心带在身边,以应急用。”何达启深为感泣,从母亲手中接过行装、水果和钱,说:“阿母,时已不早,望快回家,多多保重。”别离一瞬,慈母悲情伤感,叮咛再三,泪如泉涌。何达启不忍,匆匆回慰数言,便与他人结伴,快步奔海口而去。未几,慈母的身影已消失于转弯处!

  一路上,何达启沉默不言,脑中唯映及慈母那伤情愁容。次日傍晚方抵海口,他就在老乡处住下。此时夕阳西下,落霞染景,凭窗远眺,群山天边,百鸟归巢。母亲何处?何日再回故乡?何达启触景,不禁潸然泪下。

  不久,何达启结束了海口的打工生涯,随着去南洋的帆船到了越南。1886年,经同乡介绍辗转到马来亚当胶工。虽然只念几年私塾,读的书不是很多,但他既聪明又勤快好学,人也长得优雅英俊,深得橡胶园主喜欢。

  园主有个老朋友是德国船长。有一次,这位德国船长来到胶园挑选合适的劳工去帮助他打理家务。园主便将已经略懂英文的何达启推荐给这位船长。从此,何达启的命运开始了传奇的改变。

  有一天,德国船长夫妇回德国汉堡休假,让何达启负责看管他们在马来西亚的家。由于走得匆忙,等船离开港口好远后,船长夫妇相互一问,这才发现:他们准备随身携带的一个大皮箱竟然被丢在家里了!箱子里装满了金银珠宝、股票证券、契约等大量贵重财物。这些财物一旦丢失,他们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面临破产。那时候已无法联系上何达启,夫妇俩慌张、着急得不知所措,只好听天由命。

  那天,船长夫妇走后,何达启在整理家务时,发现茶几旁边有个未上锁的精致大皮箱。他惊呆了:这里面一定装着船长一家贵重的东西,船长知道后肯定急死了。可他也无法把皮箱送到船长手中。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皮箱加上封条,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妥善保管,耐心静候船长夫妇从德国回来。

  3个月后,德国船长夫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返回马来西亚。何达启刚将他们接回家,便把原封不动的皮箱交给了船长。船长几乎全部的家当原本都落到了何达启手上,但他竟分文未取,甚至连打开看一看的念想都没有!船长惊奇地问他:“从这里面随便拿走一件东西,你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了。你为什么没拿?”他平静地回答说:“任何不是我的东西,我都不会去拿。‘笃实厚道,不贪非分财’,是我何家的家训,也是家母的时常教诲。”船长听罢,感动不已,一把拥抱住他,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诚实厚道的琼州博鳌青年。

  此后,德国船长待何达启如亲生儿子。何达启也成为船长最信任的家庭总管。不久,船长夫妇送他到德国汉堡学习。他的西洋观念和资本意识也由此形成,并一直影响他的后半生。后来,船长把何达启安排在自己经营的远洋轮船上当水手,让他体验航海生活。此时何达启已精通几种外语,熟悉海南到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欧洲、美洲、非洲的航线以及航海图和许多基础知识。他的勤奋和诚实赢得德国船长的赏识,后来,他被晋升为船长和德国森宝洋行海口帮办。

  一批实业,尽显报国情怀

  在德国汉堡学习时,何达启所看到的都是外国商船在来往穿梭,汽笛声响彻云霄。年轻气盛的他发誓说:“我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船队。”让他再次狠下决心的是,有一次“他经星洲坡、香港抵达海口,目睹海口港停泊的尽是外国远洋轮”。①而中国的运输船都是木帆船,速度慢,运输量小。更因船的体量小,在外国大油轮带起的波浪冲击下摇摇晃晃,引起外国水手的阵阵狂笑,他们甚至以此作乐。何达启的心灵因此受到巨大的震撼,羞辱感骤然而生。他决定加快步伐组建远洋运输船队,在大洲大洋“开疆拓土”,占国内外港口一席之地,为炎黄子孙争气。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年仅27岁的何达启开始他的实业报国、回馈家乡之路。首先,他以德籍归侨和洋行帮办的身份,避开了清政府不允许私人拥有远洋船队的禁令,“从汉堡购置一艘大轮船,在海口创办了琼州第一家远洋轮船公司——森堡船务公司,开辟海口往南洋的新航线,改变了长年靠木帆船运输的落后状况。此后,岛内乘客和货物随时运往世界各地,外国物资尤其是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也源源不断地运回海南。这对繁荣岛内经济起了重要作用”。①他的船队规模最大时拥有10艘进口油轮。

  在1898年前,“中国除了轮船招商局以外基本上没有第二家轮船公司。满清朝廷一直只让有官方背景的招商局做。1872年,招商局在上海以总办轮船招商公局名义正式开局营利利。直到1898年,《内港行船章程》公布,正式通告‘中国内港,嗣后均准特在口岸注册之华洋各项轮船,任便按照后列之章往来,专作内港贸易’。这时才对华商兴办轮船航运业解禁。从1872年招商局成立,到26年后的1898年,才准许国内的轮船航运业解禁,国内轮船航运业因此才有了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②然而,即使是“解禁”,也只限于“中国内港”。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2014年4月19日,中国第一代船王陈顺通家族历经77年连续四代对日本的索赔后,终于追索回当年租借‘顺丰’轮、‘新太平’轮的船舶租金及经济损失。”文中被称为“中国第一代船王”的陈顺通是1897年出生的人。与陈顺通同时代的、被誉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1893年才出世。

  由此可知,不论是从成立私人轮船公司的年代,还是从轮船数量的庞大程度,抑或是从海运航线的国际性来看,在当时的中国,何达启都是“独占鳌头”的。因此,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一代船王”,何达启更早,更是当之无愧!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何达启还几乎垄断了海南的石油贸易和船务运输业务,甚至有许多德国和英国等外国人都到他的公司打工。除成立森堡船务公司外,何达启还在海口大量置办地产及兴建多家店铺置业。他拥有中山路琼盛号、锦章号、锦章栈、蔡源记商铺、新兴街南发公司、得胜沙路邮电局,并拥有海口海南书局股份、海兴车路股份、大同戏院股份,还投巨资“兴办荣华垦殖有限公司,发展祖国橡胶事业”,带动海外华侨实业家回乡投资兴办公司,推动橡胶产业发展。

  何达启几乎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中国海南搞开发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体现了他一直坚守的乡土理念,即“肥水不流外人田”。当时他声名远扬,成为海南最能呼风唤雨的实业家之一。

  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先后捐巨款兴建和大英山环海中学一幢三层教学楼海口福音医院(今海南省人民医院)、中法医院(今海口市人民医院)、关爷庙、西庙菜市场等公益事业,清政府授予‘花翎候选同知’”。①

  一座豪宅,见证海口历史

  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勉,随着一批批实业的成功,何达启实现了“衣锦还乡,重振家门”的梦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何达启事业有成衣锦还乡后,花了7年的时间,在海口建造了一座豪门宅院——“何家大院”。大院坐落在如今的海口南洋骑楼老街区。它是海南首座用钢筋水泥修建的宅院。豪宅的设计师是一位德国人。整栋宅院的设计理念是“中西合璧”,共有房屋5栋,其中2幢高脊平房,3幢二层洋楼房(1幢南洋风格,2幢欧式风格),内有两个大花园。豪宅整体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精品,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当时海口市区规模最大、造型最奢华的豪门宅院,堪称海口第一豪宅。宅院集中西建筑风格之精华,四周有高大的围墙,院门楼俊朗挺拔,门楼廊柱上方的木雕图案十分精美,动物和花卉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门楼中上方有镂空的木格和五彩玻璃画装饰图案,彩绘玻璃、瓷砖和木料都是他是从国外购买运回海口的。无论从外形设计还是室内装饰,都很好地体现出主人受到过良好的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何达启的孙子何子健回忆说:“我如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豪宅里的楼台上常常举办各种聚会。洋人、富商、政要在何家大院饮酒跳舞、拉琴弹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历经百年风雨,豪宅的院墙长满青苔,已无往昔风采。百年来,它无可避免地被刻上时代的烙印。1952年土改时,何家大院的主人何达启家庭被评为“华侨地主”。当年,该豪宅被卖给海南区商业局。在使用期间,商业局对原有的豪宅进行改建,损坏了它的原貌。直到2007年,豪宅才回归何家。

  如今,在南洋风格的豪宅楼阁里,宽敞的廊道上,散落着不少瓷砖。这些瓷砖做工精致,尽管有着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依旧完好无损。每一片瓷砖的正面都有彩色的花纹,背面则刻有“华伦”以及英文字母。“华伦”是何达启的名号。

  据何达启的后人介绍:当时豪宅每幢屋内的许多珍贵花梨木家具、悬挂在门楼上方的“表海雄风”木匾和中门都已不知去向,只留下门楼上方的木雕和两侧的彩绘及五彩玻璃图案,以及圆形的柱子、圆拱门这一切、精致的雕花,无不散发出这座百年古宅独特的豪华韵味。

  有人说,何达启的人生就像豪宅一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生于琼海博鳌乡村,在遥远的德国汉堡接受现代教育,生意路径联通海内外,创下10多个海南“第一”的奇迹,充满传奇色彩,一生都在投资海口创业,最后终老于海口。他一共娶了15房妻妾,共生下13个男孩和4个女孩,在“何家大院”这座豪宅里张灯结彩,上演着的无数喧哗寂寥与悲欢离合。

  毫无疑问,豪宅及其主人家族是海口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其历史是海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离世之前,何达启亲笔立下遗嘱嘱咐子孙:“宜敦和睦友爱,承节俭之家训,互相勉励,不但守先人之遗业,尤望继长增高,则吾于斯可以无憾矣!”何达启去世16年后,夫人林氏病逝。夫妻两人分别葬于海口西郊的玉水坡和金牛岭。

  何达启③的血脉传到现在至少已有6代,家族人口近300人。子嗣遍及中国大陆、海南、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近年来,每逢腊月二十八日,来自各地的何氏后人都团聚在“何家大院”这座百年豪宅里,感受豪宅当年的气派,共享一年一度的“百人大餐”,交流情感,传承“宜敦和睦友爱”的家训,更是享受着亲人彼此牵挂的快乐与亲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①《琼海县志》

  ②《近代商战第一捷——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来源:上观新闻作者:朱荫贵)

  2019年3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