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三千年遗梦罗布人犹在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20472
  • 回复:1
  • 发表于:2020/6/6 17:37:4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三千年遗梦 罗布人犹在

◇朱慧静

早前,听说塔里木河岸边居住着神秘的罗布人。所谓神秘,一是族原为何?二是生活特征至今不是农耕和畜牧,而主要靠渔猎。于是,罗布人村寨便成为人们纷纷前往踏幽探秘,探寻这个悠悠越千年之久,神秘而又鲜为人知的古老村寨。

浅秋清晨,从库尔勒市驱车出发,前往尉犁县所属的我国最大内陆河一一塔里木河岸边的罗布人村寨。红日早早地剌透云层,把炽热的阳光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热气如火,渗入体内,皮肤瞬间便沁出了细细的汗珠。道路两旁的庄稼显现出缺水的迹象,素有耐旱之称的胡杨林,绿色渐渐隐退,黄色悄无声息地杂现其间,呈现出绿黄相拥又渐变的玄妙色彩。这种色彩生动自然,极富大自然的神韵。细看细思,盎然的绿叶中充盈着苍桑,苍桑中显现出生命之坚韧。数度猜测,难领其妙。难怪胡杨树素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仅凭这一赞誉,我们便可领略其生命的伟大、精神之顽强,生命在这种精神支撑下之恒远永久。

   开车的陈女士,端庄秀气,不善言辞,深邃的双眸流露出对胡杨林景色的赏悦和赞叹。她驾车技术娴熟自如,仿佛车人合一,车随人心飞驰,景随车行隐退。这次第,使我们感受到景随车而动,车以景而恒, 动静相交相融, 互为映照,分不清是景中有车,还是车就在景中。


汽车在简易的沙漠公路上行驶着,路两旁的胡杨树渐渐变得稀少,耐旱的红柳和不知名的草本植物,在沙漠中艰难地延伸,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的沙漠中。不远处的沙丘之颠,一队骆驼缓慢地沿着沙丘之脊行进,幽幽的驼铃声,在黄色空寂的沙漠里飘荡,显得格外苍凉寂寥,这情景很容易叫人想起唐诗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了嘉裕关,两眼泪不干”等苍凉而悲壮的诗句,心中便莫名地升起一阵悲凉、壮怀激烈的感觉。


被人们称为最后的罗布人所居住的村寨,就在新疆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这个罗布人村寨大约居住着二十户左右人家。据说这些罗布人是由于数千年前战乱和气候、河流变化等原因,从罗布泊迁徙到塔里木河边缘。


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新疆有着许多神秘之地,仅尉犁县城边缘,就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一一塔里木河, 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一一塔克卡玛干沙漠,沙漠边缘有最美、生命张力最强的植物一一胡杨林,有最神秘的古老部族一一罗布人。可以说,这些独特的自然现象,足可构织出一幅绚丽多彩,令人着迷的人文自然景观。


走过一简单的木质桥,看见一敞棚内简易的木床上,席坐着两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他俩双目炯炯有神,精神矍铄,身前摆放着简单的雕刻工具,以及用胡杨木削制出来的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以供游人选购。我问他们多大年纪,他俩用手势告诉我,一个有86岁,一个有85岁。看着他俩的手势,我仿佛看见岁月的年轮缓慢地在他俩的胡须上攀延,悠悠地在他俩的面庞上雕刻出优雅而又神秘的线条,记载着他俩岁月斑驳的沧桑的线条。早就听说罗布人长寿,现在看来当不为虚。我猜想,这恐怕得益于天赐他们无任何污染的美好环境,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日出捕鱼,日落唱晚,自得自乐,无忧无虑,与塔里木河共生,与胡杨林共老的良好心态有关。


村寨内,道路宽阔,严格地说,这路不是着意修筑的,而是罗布人依胡杨树间距而搭建住房时留出的空地。因为两边有房,空地也就成为了“路”。路中间有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胡杨树,其中有一棵很奇特的胡杨树,它树干呈N字形,树梢则在N字形下滑之时忽然向上崛起,奋力地展示出生命力的绿叶,给人以坚韧顽强的意象。妻与陈女士可能为胡杨树这种不屈的精神所震撼,站立在树前与之合影,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参照。


塔里木河岸边的罗布人村寨,颠覆了我们对村庄一词的认知,它完全没有现在村庄那种概念。他们没有现代意义那种房屋,多数是自然地依胡杨树而搭建起来,有的房屋由一棵硕大的胡杨树破顶而出,巨大的树冠如一把巨伞,为房屋敝日挡风,房屋的屋顶和四周基本上是用芦苇遮蔽。室内无窗,光线昏暗,芦苇缝隙中漏射出太阳光柱,把昏暗的室内切割成数块几何图形。借助昏暗的光线,我们看到室内基本无家俱,床是用胡杨木搭建的,床上没有床单,只有芦苇编织的苇席。厨灶则在房屋外,烤鱼烤肉用餐都在一个只有几根木柱支撑起来、类似于亭一样的敞棚内,四周无任何遮挡,与大自然交融为一体,得天佐之快意,其乐融融,任凭悠悠岁月从身边流逝,不论古今,不知世事何如。


罗布人是神秘的,数千年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无地可耕种,无畜可牧,世代以鱼相搏,以鱼为食。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外,放着一根很大的胡杨树木,两头削尖,向上的一面被挖凿成糟状,树身陈旧有岁月雕刻的裂纹,显示出其沧桑、古朴。经询问其用途,方知其名为“卡盆”,也就是远古时的船泊,是罗布人用来捕鱼或渡河的交通工具,至今它依旧在发挥着作用。看着这古老而又实用的“卡盆”,我忽然想起了“诺亚方舟”,莫非神秘的罗布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得到神授,凿木为舟,得享天年?无论是神授,还是古罗布人的智慧,这“卡盆”很可能就是罗布人智慧的实证,也是今天船舶的雏形。

罗布人从何而来?属于什么种族?据说,在数千年前,古提人从欧亚草原迁徙到罗布泊区域,成为现在罗布人的祖先。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战乱等原因,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到了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地区。另一部分人则迁徙到了巴里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这就是月氏人的祖先。他们所操的语言有着欧洲甲骨文之称的吐火罗语言,体貌有着欧洲人的形态特征。罗布人世代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边缘,靠捕鱼狩猎为生。塔里木河在沙漠中游离、改道、变形,罗布人只能追逐着河流而居住、生存,他们过着“不种五谷,不事游牧,以鱼为食,以织野麻为衣,编芦为室的生活。他们随遇而安,自得自乐,无生活压力,故多有长寿者。


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不断前进,经济不断发展,罗布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再简单地承袭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渐渐重视农耕,从事一定的商业经济活动,也与旅游部门相联系,开展与自己相适应的旅游文化活动,使自己的生活、经济文和化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一间木头房外,有两位罗布人姑娘,一位身穿红色T恤衫,一位身着白色T恤衫。她俩操着一口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室内展示的是我们罗布人的生活服饰和文化用品。展示给游人参观,就是为了让游人了解我们罗布人的生活文化状况。过去我们很少为人所知,现在我们与旅游部门相联系,通过这些展览,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历史,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我们的现在和发展,使我们罗布人有一个新的社会历史定位”。二位姑娘口齿清楚,语言清晰,虽然略带地方音,但听起来却饶有风味。她俩身材壮实、匀称,面貌无欧罗巴人那么梭角分明,但瞳目却是浅蓝色的,很像一汪清澈的湖水。心中暗想,她俩面貌所以没有欧罗巴人面貌那么明显,很可能与她们在漫长生活旅途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发生变化,以及在一代一代人繁衍过程中,基因悄然发生了变化有关。

想到这里,忽然想起《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淮南橘子到淮北后变化为枳子的论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以上论述,说明植物之间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引起了质的变化,这是所见多有的。这一现象,在生物界也有发生,在世界范围内人类繁衍过程中,同样也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现象。有的是同一民族,虽然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相同,但因地域环境的不同,其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外形和相貌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恐怕也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因地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关吧!眼前这两位年轻姑娘,与历史文献中描写的罗布人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就说明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这一哲理。


也许是为了这次难得的罗布人村寨之旅,也许是为了好奇,抑或是意识到她们可能是最后的罗布人的缘故,妻与陈女士与她俩连续合影,以作为历史存照。


天空蓝得神奇,没有一丝云彩,瀚海沙漠炙热的气温灼得人皮肤隐隐作痛;塔里木河水在罗布人村寨外一湾折处,形成一片水质清澈的湖泊,胡杨树倒映水中,形成一片深绿色的暗影,很有“静影沉璧”的诗意,也更加显现出大自然之绝美。


数千年遗梦,罗布人犹在。久已渴望见到最后的罗布人,曾经与我们相隔那么遥远,此时却又近在咫尺。他们的前世今生,曾经是那么悠远神秘,此时却又如此真切、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撩拨起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缜密思考。生命悠长的胡杨树历经数千年春秋,依然幽幽地唱着生命永恒的歌曲,在叶绿叶黄的转换过程中,抒写着自已极富哲理的心语,以自己传奇的生命历程和浪漫的色彩,描绘出生命永恒的美。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姚俊宇
  • 发表于:2020/6/8 7:22:20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数千年遗梦,罗布人犹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