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海南话说“啼”和“哭

  • 基业
楼主回复
  • 阅读:5228
  • 回复:12
  • 发表于:2020/7/18 13:58:59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海南话说“啼”和“哭”
陈业基 


 我曾在一文中用海南话将蚂蟥称作“苦哭”。文章在《琼海通讯》上发表后,我将之转发在大学同学群里。文昌籍的同学立即指出:写错了,写错了!“蚂蟥”,海南话应称作“苦啼”。琼海籍的同学说,没错,没错!我们琼海人讲的海南话“哭”就是读作“啼”。文昌籍的同学说:“哭”,海南话应念作“kao ”,而不是“啼”。他们还引用当地的一首儿歌来佐证:“八月十五中秋期,子欲吃饼父没钱,哭(kao)的哭(kao ),啼的啼。”


我想,这应是不同地区海南话个别字词的口音不同而已。就拿我们琼海地区来说,有些地方海南话将“牛”和“鱼”都称作“胡”(hu),有的地方却将“牛”和“鱼”分开,牛读作“蛊”(gu),鱼读作“胡”(hu)。琼海文昌两市虽说近邻,琼海的海南话将“哭”读作“啼”而文昌的海南话却将“哭”读作“kao ”,这并不奇怪;就像“桌”和“床”两字一样,琼海话和文昌话也有本质上的不同,琼海话分得很清楚,而文昌话却将两字混读成一个音。为了能让海南各地读者看得明白,我还是听从文昌籍同学的意见,在我的原稿中将“苦哭”一词更改为“苦啼”,并在后来写的文稿中写到蚂蟥时一律写作“哭啼”。
为了弄明白“啼”“哭”两字,后来我除了查字典词典外,还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它们均系古汉字。“啼”,形声,字从口,表形;从帝,表声。“帝”,意为“原初的”、“与生俱来的”。“口”,指嘴里发出的声响。“啼”表示“与生俱来的声响”。它的本义是:新生婴儿离开母体后发出的第一次号哭之声响。引申义有:婴儿的哭叫声、人的号哭之声、某些鸟兽的叫声。这在古诗文中常常见到,如:“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如:“忽啼求之。”(王安石《伤仲永》)如:“千里莺啼绿叶红。”(杜甫《江南春绝句》)又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早发白帝城》)等等。“哭”,一说形声,从吅(xuan),狱省声;一说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吅,表示号呼,中间像一人擗踊的样子。它的本义是悲痛出声,声泪俱下。也就是说,边哭边诉说,或边哭边喊。古诗文中有:“哭声震天动地。”(张博《无人墓碑记》)还有:“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柳宗元《苛政猛于虎》)。


在查找中,我还发现,在古汉字中,与“啼”“哭”同义的词还有:“泣”、“嚎”、“号”等。“泣”和“嚎”都是形声字。“泣”,一指眼泪,如:“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邶风·燕燕》)一指哭泣,如:“曾子泣渧曰:‘有异心乎哉!’”“嚎”的本义是,被锐物刺扎而发出的惨叫;引申义为吼叫,鸣叫。如:“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又如:“那男孩的手指被门夹了一下,嚎哭起来。”“号”系“號”的古字,为会意字,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一指号呼的意思。如:“号呼而转徙。”(柳宗元《捕蛇者说》)一指哭而有言,如:“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一指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如:“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啼”、“哭”、“泣”、“嚎”和“号”,虽说它们是同义词,但在具体表述时还是有所区别的。古人认为:有泪无声谓之“泣”,有泪有声谓之“哭”,哭而有言谓之“嚎”,大声哭喊谓之“号”,痛哭谓之“啼”。这五个表示“啼哭”的古汉字现在都在使用,所不同的是,普通话中全用,而在海南话中,除了书写时全部采用外,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上好像只保留“啼”“哭”(kao )两字。


在海南话中,“啼”“哭”两字中的“啼”仍然保留其“ti”音,而“哭”字,文昌等地却念成“kao”(海南话音同“套”),琼海等地却念成“ti”。文昌人笑说,这是琼海话“啼”“哭”不分。他们说,我们文昌人用海南话读书时“啼”“哭”分得很清楚,“啼”就是“啼”,“哭”(kao)就是“哭”(kao);而他们在平常用海南话口头表达时却只有“哭”(kao),很少见“啼”。因此,有人又说,文昌人只识“哭”(kao)不识“啼”;琼海话只有“啼”没有“哭”(kao),就是说,琼海人只识“啼”不识“哭”(kao)。后来,我和文昌籍热衷于海南方言研究的几位同学基本上达成这样一致的看法,即海南话对“啼”“哭”两字的读音,应该说无论哪个地区的海南人在平时说海南话时读音上还是有区别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啼”“哭”两字组合成一词“啼哭”时,将“哭”念成“kao”,如“啼啼哭哭”(titikaokao)、“哭哭啼啼”(kaokaotiti)、“啼哭”(tikao)等,而在单一使用“哭”时,琼海等地念成“ti”,文昌等地念成“kao”。如“痛哭”,琼海人念成“痛啼”,文昌人念成“痛kao”;二是在办丧事或做佛(“做佛”,即做道场)事时,不论琼海还是文昌人,都将“哭”念成“kao”,如“哭灵”“哭告”中的“哭”音都念成“kao”。过去,在亲人去世时,做女人的不会“哭灵”那是被人看不起的,特别是迎送“亲情”朋友(即亲戚)祭拜离世的人时,女主人都要到路口“啼”接,带“亲情”入室后在灵前“哭”(kao)告,送出室时“啼”送出门。“啼”声悲悲切切,“哭”(kao)声抑扬顿挫,似唱似喊,似白似吟,往往使来祭拜者动容,催在场人泪奔,也跟着“哭”(kao)了起来。就像琼剧中的“哭(kao)腔”,声调好的往往令观者动容,赞叹,说“此么”(这个)“??”(方言,即妇女)真会“啼”会“哭”(kao)。好像现在懂得“啼哭(kao)”的“??人”并不多了,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心部仔”(方言,即媳妇)只是识“咦咦”几声应付了事。


我不是方言学家。对于“哭”一字的海南话话音为何念做“kao”,我只能做这样猜测:在海南口头话中,人们是否将“嚎”“号”两字读音移在“哭”上,即将“哭”念成“kao”?“哭”读成“kao”是不是早先大陆某地汉族人移民来海南时带来他们当地的土音?在这里,我只是猜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只能由研究海南方言的专家去探究了。










  
  • 放空心晴
  • 发表于:2020/7/18 15:20:57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陈校长??
基业
基业: 谢谢你
2020-07-18 16:24:59 回复
放空心晴
2020-07-18 16:34:27 回复
放空心晴
2020-07-18 16:34:32 回复
放空心晴
2020-07-18 16:34:40 回复
放空心晴
2020-07-18 16:34:47 回复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好,才是真的好。
  
  • 基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7/18 15:20:57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二段文字最后一词“哭啼”应改为“苦啼"。
因其漏目致错,特向大家致谦。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