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路生人物速写系列之一百四十二:哥明

  • 程作池
楼主回复
  • 阅读:4525
  • 回复:2
  • 发表于:2020/12/3 8:39:13
  • 来自:广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路生人物速写系列之一百四十二
哥明

作者:王路生

文昌人称呼大一辈的男子,皆“哥某",而琼海人则称“某哥溜”,这个“溜"字没有实际意义,纯粹是琼海人标志性的说话腔调的尾音。所以,琼海人一旦走出琼海的地域,去省城海口,或者去三亚,“溜"字腔一说出口,对方立马就能辩别出你是何方的“神圣”,而你原形毕露后,也只有了哈哈大笑的份儿。


缘于此理,那一年,陈竞明怀揣梦想,带着一支竹笛从文昌县来到琼海县琼剧团报到时,文昌人话腔中世袭下来的“乜那"的余音一说出口,琼海人就尊称他为“哥明"了。


1984年6月,我从大路粮所调入琼海县委对台办公室工作,任宣传干事。某日,我在位于东风路的县委办公楼二层的一间小房子里伏案,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很快有两个人堵在了门口,我急抬头,一看,高者是位戴顶绿军帽、穿条绿色军衣、衣上有四个兜袋的单位的首副王裕超同志,裕超的鼻孔有轻微仰视向上状,鼻门似两粒黑豆的影子,颧骨高耸,曾有相师言,此人有禀异之象,高人也。反观裕超身边的那位是陌生人,个子稍矮,脸如苹果,发际边儿的卷发有点局促地向后靠拢,眼光尖利,蒜头鼻子,基本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哲学。我估摸着,此人也许是个江湖术士。但很快,我心里又否定了。因为他也戴顶绿军帽,穿条绿色军衣,胸前两个兜儿,一兜里插一钢笔,肩挎一绿色布包,包兜口插一竹笛。


我起身,首副发话了,竞,我介绍一下,他叫陈竞明,文昌人叫哥明,在咱县剧团担任乐手。哎呀,我碰上“报道王"啦,此前,我在基层时,经常读海南日报,哥明经常在报上“占蒌席",三天两日,他发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消息,早已是“写新闻的名人"了,而我仍是菜鸟一个。裕超从温泉公社调入对台办,擅长人物通讯写作,常有佳作见报,被海南日报的名记叶京,称他为“琼海通讯王",今天,“两王"与我相会,我得好好的向他俩讨教学习了。


哥明跨前一步,与我热烈握手,谦虚地说,互相学习吧。自此,一有空闲,我跟着他,骑着单车,肩挎相机,进工厂,走乡村,站田头,蹲瓜棚,合作采写了一系列稿件,一时间成为了琼海新闻界的“双竞新星"。


某日傍晚,我揣起饭碗,单位的楼下传来“铃铃…”的单车铃声,我站在二楼往下一看,谁?哥明!啥事?下来呀,一起去采访。去哪里?剧团。我起凝,去那里采访什么人?快点下楼,到那里你就会知道。


出了门,骑车二公里,就到了县剧团驻地。先吃饭,后工作。他说。转一圈,到了他宿舍,一看,宿舍仅八九平方,厨房呢?在宿舍前右边,黑色沥青顶,四支胡椒柱支起四角,柱边固定好编织的井字形竹篱笆,再抹上黄泥土搅拌稻草的土墙,就成为厨房,约五平方,他婆娘生得身圆,丰满,热情开朗,正满头大汗地在灰暗的厨房里炒菜。裕超已先期抵达,他在拍摄哥明女儿的照片,原来今天是哥明女儿的周岁生日,他特别邀请我和裕超前来“采访”。哥明手脚勤快,从屋后搬来四块黄蜡石,架上一块长型条板,算是饭桌。他婆娘揣出四盘便菜:韮菜炒蛋、肥肉炖竹笋、豆角炒瘦肉、洋葱陈醋伴木耳,外加一盆木瓜汤。


饭局开始,哥明说,慢一步,今天是我女儿生日,两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我得吹下笛子,贺我女儿生日。言毕,提起竹笛,吹响了生日歌的笛声,我和裕超,还有他婆娘,还有她的小仙女,随着笛声的节点,喜盈盈的拍起了手掌,同唱起生日歌:“祝您生日快乐……”哥明是吹笛高手,此生日歌被哥明吹奏得节凑明快、情意通透,爱心饱滿。据说她的婆娘就是在他笛声中与她谈恋爱的。记得那个晚上,我是坐在一块黄蜡石上,与哥明他们一起喝酒的。那时候,我们都是一穷二白的榜样,没有什么给他女儿红包的概念,但是,那一晚,哥明和他的婆娘都非常的开心,我也喝醉了。


哥明写新闻,讲个拼劲。1986年清明节前夕,哥明在剧团排练节目,团长说,新加坡琼联声剧社将于明天到访。哥明晚上就失踪了。第二天上午九点,以黄培茂先生为团长的新加坡琼联声剧社代表团抵达海口机场,这是条轰动的新闻,一群记者却被拦在机场门外,哥明动了心思,拿出张海南日报通讯员证,说,我要进去采访,却被保安员拦下。他又说,我是昨晚从琼海县赶过来的,新加坡琼联声剧社将到琼海访问,这是条非常重要的新闻,你不让我进去,明天的报纸没有了这条报道,会误大事的,你担当得起吗?那位拦他的保安员,估计是刚接班的,他被哥明说得一楞一楞的,哥明趁热打铁,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采访了黄培茂先生,写了篇独家新闻,上了海南日报的头版。那位保安看了新闻,暴出一身冷汗,好险啊,昨天差点撞到枪口上。后来,听哥明说,他和保安成了好朋友。


正是因了这条新闻,哥明被文昌人出身的县委书记发现,当了回伯乐,把他调进县广播电视台。由此,哥明如鱼得水,把新闻搞得天翻地覆,风生水起,摘取了一筐一筐的新闻获奖证书,但他从未飘过,时常与我,与裕超,还有李际峰,卢业君等文友相聚,喝茶,或吹一横笛,是那首令无数人熟悉的旋律:“万泉河水清又清……”


地位虽变了,但是哥明那颗纯朴善良的心,还是不变。有段时间,有人传出他与某姑娘的所谓“绯闻",其实都是些捕风捉影的假新闻。他始终坚持年轻时的梦想,不改初心,醉心他的新闻事业和家庭的红旗飘飘。


日子到了1993年,社会上流行起收藏奇石,我问起他以前的那几块黄蜡石还在吗?他说,石头早己送给朋友了。后来,听说那位朋友将石头卖了,赚了大钱。我曾为他感到可惜,哥明却没事一样,一笑了之。


几年前,哥明退休了,新闻稿少写了,几乎天天到万泉河边走走,吹一横笛,这倒成为他的生活常态。他有从大陆来琼海定居的一群笛友,他和他们常在一起合作,娱乐自已,取悦大众。他和众友吹奏的电视剧〈红楼梦〉主题经典音乐〈枉凝眉〉,婉转动听,直抵人心。凝神沉醉间,似见陈晓旭饰演的林妹妹,慢慢的向我走来。哥明的功力和吹笛技艺,由此可见一斑。他告诉我,裕超也非常喜欢听他吹奏的〈枉凝眉〉,人生难得一知已,高山流水有知音,哥明自有他的魅力所在。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一直在抗疫一线采访,大概是4月底的某天,哥明突然来了个电话,说,裕超大哥走了。我非常愕然。半个月前,他曾打来电话,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外出采访来注意做好防护,戴口罩,说裕超走了,我偏不信。良久,我问哥明:他啥病?啥时走的?他在电话里哽咽了。裕超大哥是哥明和我一起走向成熟的新闻之路的引路人,始终贯穿着裕超大哥长期以来对我俩的悉心指导和殷切期望。他突然间说走就走了,我和哥明都感到非常的痛心。


第二天,哥明约上老友李际峰、卢业君和我,一起到官塘温泉村送别裕超大哥。我们四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都是团结拢聚在裕超大哥的旗帜下,擎帜前行于万泉河两岸,讴歌美丽新琼海,书写琼海对外宣传的新闻史诗的虎将。


早上7点,空气凝固,草木含悲中,我们的车子很快抵达裕超大哥的家,哥明眼光湿润,遵从乡俗,肃立在棺前向裕超大哥敬香,行三跪九拜之礼,我等各人也依次敬香,跪拜,眼光含湿。礼毕,我们与林映美嫂子一一握手,并送上了慰问金。


我看到,镜框中的裕超大哥,却满脸笑容地看着哥明和我,似有什么话要说,哥明扑通一声,再次跪地,连叩三个响头,祝愿裕超大哥,一路走好!


(2020年12月3日5点晨起,涂鸦于万泉河边文田村)

  
  • 基业
  • 发表于:2020/12/3 9:54:02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本文不但写出了哥明的才和艺,还写出了哥明的情和义,很感人的!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 程作池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12/3 10:40:58
  • 来自:广东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明兄打赏吃茶
海阔天空任我“池”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