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慈云片玉

  • 春风
楼主回复
  • 阅读:2876
  • 回复:3
  • 发表于:2021/5/16 6:06:07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慈云片玉
◇王裕秋


(潭门渔港出海口)

潭门渔港的港门处有一片很大很深的潭水,利于渔船进进出出,因此港门被称为潭门,渔港被称为潭门渔港。潭门渔民利用季风扬帆破浪,靠一个木制罗盘和一本祖传手抄「更路簿」,长年累月在南海海域捕鱼抓虾,在礁盘地带潜水作业。海情好时,风平浪静,渔民们犹如蛟龙下潜上窜,直到鱼虾满仓。海情坏时,狂风巨浪,渔船失控,渔民生死未卜。为求得平安顺利,化险为夷,此时海神信仰在渔民脑中根深蒂固。潭门渔民出海时祭拜兄弟公,海上遇险时祈求水尾娘娘,都是为了想得到海神的保佑。人类在大自然的威慑面前,有时未免显得势单力薄,束手无策。尽管如此,出海是为了谋生,斗海是为了求生,生存的欲望使他们在绝望时求助海神,而他们依靠意志、智慧战胜了险恶之后,他们仍然把功劳归属于海神。这就是渔民的海神信仰。



(驶向南海的帆船模型)

海能载船,也能覆船。潭门渔民能造船,也能驶船。船成为潭门渔民南海作业的重要工具。从潭门港岸废弃的一些帆船的残骸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到渔民驾驶帆船在浩瀚的南海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南海博物馆展出的古时帆船的模型,让我们认识到帆船在南海的灵巧身姿。潭门渔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灵敏的人民,在海里他们犹如生龙,在陆上他们犹如活虎,生龙活虎、走南闯北显示出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能力。



(海南人下南洋的航线说明)

很久以前, 潭门人下南洋有一种不同于从博鳌港下南洋的方式。从博鳌港下南洋的乐会人,他们是居于生活所逼,不得不背井离乡去闯南洋。他们告别亲人,要在惊涛骇浪里飘荡一个月时间,经受风吹雨打,晕船呕吐,饥饿口渴,瘟疫疾病等等的苦难折磨,不少人途中就丧命了。这是出生入死闯南洋。在乐会一带,人们下南洋前夜,一家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不知能否闯过死门关。过后又是牵肠挂肚,异国谋生。他们梦想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潭门人下南洋,带有靠海吃海,以海为生的主观意愿。潭门人在南海渔耕,收获海产后可到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进行交易,用海产换取布匹、煤油、火柴、食品、生活资料等等物资,这是早期的海上贸易。久而久之,东南亚国家的码头设置了面向潭门人的鱼行,收购潭门渔民的海产品,雇佣潭门人上岸打工。而后,潭门人也见缝插针,开铺设店,做起买卖,逐渐在南洋站稳了脚跟,成为华侨。潭门人通过南海渔耕,海上贸易,进入南洋国家,开始他们的侨居生涯。南洋国家的海南村,凡以渔业为主的地方,可以找到潭门人的生存足迹。



(巴厘岛的丹戎昭应寺)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有一个海南村,那里的海南人在1888年建造了一座昭应寺,寺里现在还香火鼎旺;一处古老的海南公墓,至今还有守墓人;一所建了十来年的海南大众学校,现在越办越好;巴厘海南公会就设立在海南大众学校里面。这一切都跟巴厘海南人庞廷国先生有密切关系。庞廷国先生主管这几个部门,他还是印尼海南公会的副主席。祖籍海南的庞廷国先生能说华语,熟悉巴厘岛的海南人,保存了巴厘岛海南人珍贵的文史资料,人们通过这些文史资料,可以发现潭门人下南洋,到达巴厘岛后落地生根的史实。在巴厘岛的丹戎昭应寺,不难发现潭门人的印记深刻,潭门人的印象鲜明,潭门人的印证准确。



(昭应寺里供奉兄弟公和水尾圣娘)

闯海人崇拜海神是不言而喻的,身处茫茫大海,面对惊涛骇浪,体验沧海沉浮,心承恐怖惊慌,人的意志力之外的自然力,铺天盖地巻压下来,冥冥之中,求助海神,还增加了些许生命的力量。潭门海边的渔村,有十几座兄弟庙,供渔民祭拜,形成了渔民生活中的一种风俗习惯。无论是潭门渔民,还是琼海华侨,他们经历了大海的煎熬和磨炼后,建庙供奉兄弟公、水尾娘娘、菩萨、妈祖、关公等等神像,在巴厘岛的丹戎昭应寺,就发现了潭门渔民和商家给庙寺捐赠财物的记录,尊尊神像,座座石碑,块块牌匾,阵阵香烟,历历在目。在印尼的巴厘岛竟然保存了这么完好无损的昭应寺这是个奇迹,进入其中,自然而然会产生庄严肃穆和敬畏神仙的感觉。





(“海南第一”的匾牌悬挂在寺里)

丹戎昭应寺里悬挂着一块“海南第一”的匾牌,时间是光绪癸未年,即1883年,署名是沐恩信民王兆日敬奉。在海南人筹建的昭应寺里夸奖海南第一,无疑充满了自豪感。海南人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得众神庇护,死里逃生,终于能在巴厘岛站稳脚跟,安家落户,创家立业,因此沐恩谢神,知恩图报。那时的印尼海南人就喊出“海南第一”这样的豪言壮语,足见当时海南华人的胆略和信心。“海南第一”里面也蕴含着海南人下南洋,到达海之南的印尼巴厘岛,那里物产丰富,是谋生之地,也是对巴厘岛的赞美。



(“慈云片玉”的牌匾悬挂在大堂神坛上方)

丹戎昭应寺大堂神坛的上方,悬挂着一块“慈云片玉”的匾牌,黑底金字,书法精湛流畅,赞颂诸神吉祥,保护众生平安,生意兴隆。送匾时间是光绪拾四年,即1888年,是昭应寺修建完成之年,又悬挂在大堂神坛之上,可见其意义特别。送匾人是琼南乐邑新合成装的陈快中、王维先、王裕礼、王裕成。可以推断这块主匾是琼海人、甚至是潭门人送的。当时在巴厘岛有毛笔字写得那么高水平的华侨,令人叹服,或者匾牌是在海南写好了、刻制好了、涂漆好了,再由潭门的船送过去,也难以否认。在印尼的锡江,不少海南华人的店铺招牌,要么是从海南送去,要么是海南名人去了锡江题写的墨宝。像“琼州社”是林森所提,“阜南大酒店”是梁大鹏书写一样。慈云是佛教语,比喻慈悲心肠,广被世界,芸芸众生,沐恩信民。





(昭应寺里悬挂的“千古忠魂”的牌匾)

丹戎昭应寺里有一块红底金字的大牌匾“千古忠魂”也特别引人注目,“光绪二十一年春    月吉旦”,即1895年,沐恩信商全福利装 苏玉双 敬酬。昭应庙又称捍海神庙,灵通海国,祭祀南天,主祀英烈百有八灵位。海上行船、商运、捕捞诸事,都求助兄弟公保佑,称赞108位兄弟公为英雄好汉,千古忠魂。此外,昭应寺里还有众多的牌匾和对联,琳琅满目,如:有求必应、恩深再造、泽被群生、英扬海阁、保我恩深、威灵赫濯……可见巴厘岛的海南人对海神崇拜的虔诚和热心。





(“世居潭门村”的墓碑)

巴厘岛是个多宗教的地区,有印度教、回教、佛教、基督教等等,人死后依照宗教习惯有不同的葬礼,如火葬、海葬、土葬,巴厘岛的海南人沿袭旧习,用的是土葬方式。他们买了一块地作为海南公墓,埋葬着去世的海南人。海南公墓里很多坟墓没有墓碑;一些墓碑刻字简单,表达不清;一些坟墓有后入修整,增添墓碑,而墓碑刻上了印尼文;海南公会把诸多的无名墓集中成一个大墓,碑文右侧注明时间“公元一九九二年立石”,正中大字“巴厘    华侨晚故暨无知名佳城 ”,左侧署名“幼辈同立奉祀”。墓地有做法事的场所,有茂盛的树荫供人休息,有人专职管理墓地。在巴厘海南公墓里,有一座坟墓的墓碑正中刻着逝者的名字,左侧刻着:會邑     世居潭门村。凭这公墓的记载,可以考证出潭门人下南洋到巴厘岛的史实。



张达耀先生(中)接受“爱众亲仁”的字幅

海神、祖宗是印尼海南人的保护神,是慈云。印尼的张达耀先生是潭门渔民的片玉,印尼海南人是潭门渔民的一片又一片的片玉。潭门人帮助过印尼海南人,印尼海南人帮助过潭门人,四海皆兄弟。2014年夏,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春煜教授访问印尼,把“爱众亲人”的字幅赠送给张达耀先生,赞扬他对海南故乡的关爱。“海南第一”的自豪,“慈云片玉”的赞誉,“千古忠魂”的感念,“世居潭门”的铭记,字字句句,世世代代,一直流传在海南与印尼之间,潭门与巴厘岛之间。



(龙的传人)

这是一群印尼海南人,这是一张不寻常的照片,他们当中有祖籍文昌的竹林,琼海的潭门、博鳌,他们都是印尼海南公会的理事成员,其中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印尼海军将军,印尼海南人中军衔最高的人。他们身为印尼人,他们是龙的传人;他们参加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活动,他们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他们活跃在印尼和海南的民间国际交流中。他们是印尼海南人的慈云,也是片玉。他们是慈云片玉。他们的先辈,他们的家庭,他们自己都演绎出海南人去南洋,去印尼的缘由和途径,以及在印尼的生存史。从巴厘岛的丹戎昭应寺和海南公墓,我们找到了潭门渔民不同于他人的下南洋的航线,他们打拼创业的轨迹,他们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 雷迅
  • 发表于:2021/5/16 6:25:06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 努力奋斗
  • 发表于:2021/5/16 16:50:36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下南洋
努力奋斗 
  
  • 基业
  • 发表于:2021/5/19 13:19:15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潭门人,了不起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