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闲步香妃园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8169
  • 回复:3
  • 发表于:2021/9/6 8:06:41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闲步香妃园

◇朱慧静

初秋喀什,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是游人们喜欢的天气。

喀什市是天山南麓古丝绸之路重要城镇,历來是中外文化汇聚的要地。也因为如此,喀什的文化遗迹很多,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香妃墓,也是游人到喀什后必去游览之地。特别是旅游业兴盛起来之后,喀什市文旅部门以香妃墓为主题,投入大量资金,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香妃园,成为喀什市一张著名的文化名片。


我很喜欢喀什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喜欢这座城市独享叶尔羌河畔之灵气,喜欢她汇聚欧亚各国文化交融后呈现出来的绚丽色彩,喜欢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彼此交流交融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韵。

来到喀什,便会感觉到浓郁的异域之风,但不是纯粹的欧州之风,不是纯粹的中亚风味,也不是纯粹的南亚之风,而是彼此相交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以各民族为主体的、具有喀什特色的、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风。

这种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之风,在香妃园设计格局、园林布局、建筑艺术和陈设等方面,都表现得分外明显。其脉络,纵向是漫长的、绵延不断的中华历史长河文化,横向的则是具有喀什个性、亘古不变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

香妃在清朝历史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从她身上能够体现清王朝与少数民族特殊的关系,也说明清王朝十分重视与诸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关系。

香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即香姑娘。她被清朝乾隆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属于比较受宠的嫔妃。乾隆下江南、游历泰山和拜竭孔庙、冬季到围场狩猎、夏季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等活动都有香妃陪伴,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个维吾尔族妃子是非常重视的。


香妃墓座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式的古建筑群。其高26米,主体建筑顶呈圆形,圆拱直径达17米,无任何梁柱。外墙和屋顶全部用绿色琉璃砖贴面,有黄色或蓝色花纹的瓷砖,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四角各有巨大圆柱,柱顶各建一座精致的圆筒形邦克楼,楼顶各有一根铁柱。这座陵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香妃墓是民间的称谓,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影响,香妃墓成为正式名称。据有关资料记载,香妃墓并非为香妃所建。香妃55岁离世于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1788年,陵墓早于她100多年建成。香妃墓的原来名称为阿帕霍加墓,香妃是阿帕霍加的重孙侄女,也就是说香妃回到了自家祖坟的墓地。阿帕霍加死于1693年,属于葬于此地的第二代。1640年,该陵墓是为他的父亲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而建的,由于儿子的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又由于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属于皇族,于是,此墓地又被后人称为香妃墓。但据有关资料记载,香妃死后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新疆喀什香妃墓只不过是香妃的衣冠冢。

上世纪80年代,我曾游览过香妃墓。那时的香妃墓只有伊斯兰教风格墓室建筑,周围都是农田,也鲜有农家住宅。而现在的香妃墓,不仅周围土地硬化,扩展的范围非常大,其各种建筑设施很有特色,亭阁廊柱,雕梁画栋,都呈现出伊斯兰教文化风格。


香妃园中有一栋如宫廷似的建筑,这里每天都有宫廷礼仪表演,也是游人必去的场所。房屋四周有回廊,朱红廊柱尤显庄重肃穆,其欄杆可供游人坐而小憩。宽大的中室是演绎宫廷礼乐的主场所,游人如织,围观者密不透风,场面十分火热。右边一室据说是香妃沐浴之地,其门窗遍挂黄色丝帘。室中有一豪华浴池,池后一宫廷似的床,床上坐着一男一女蜡像,显然是乾隆皇帝和香妃的形象。门帘后站着两位浓装的维吾尔族姑娘,黛眉如剑,眼睫长而上翘,娇娇然,娆娆然,很是动人。看着她俩美丽動人的容颜,我怀疑她俩与床上的人一样是蜡样模特。我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真人吗?”刚说完,她俩竟然笑了,笑得很美,我有点尴尬,连忙说:“可以照像吗?”她说:“可以的。”她的汉语很好,比南方人说普通话还标准。我从纱帘缝隙处拍了两张室内照片,又让太太与这位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合照了几张照片,效果很不错。

从室内出来,缓步走下台阶,沿着曲径游览园中风光。仰望天空,娇阳艳笑,蓝天无云,宏宇格外空朗。在骄阳下漫步,并不是一件开心事,还未走多远,便汗流满面,好在园中有不少可看可赏可品之物,分散了燥热的心绪,不一会内心渐静,外热淡化,心静自然凉,烦燥的心绪轻松了许多。

在一片空地上,有一组由青铜铸造的维吾尔族人像,或烤馕、或卖核桃、或卖水果等,显然是一个农贸集市的意象。这种浓缩的巴扎(市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喀什市真实的大巴扎。我曾去过大巴扎,那里面有各种生活日用小商品、有民族特色布料和服装、各种室内装饰品、土陶制品,甚至还有许多中亚、中东、俄罗斯等国家的商品。看着各种琳琅满目、色彩艳丽的商品,不仅会感觉到喀什市商业发达,市场繁荣,而且还会感觉到市场繁华所折射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文化。眼前这些裸露在阳光下的青铜艺术品,已不再是单纯反映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情趣和市场的繁荣,而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可扣人心弦、可供人观赏、可使人思索的艺术品。


在一个简陋敞蓬下的小卖摊位,看見一位中年维吾尔族妇女独坐摊后,见我们走向摊位,她站起来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们,然后用不太纯熟的汉语为我们介绍各种商品。她售卖的商品多数具有本地民族特色,也有内地的产品。但她能使用汉语与我们交流,显然是适应了市场中各种游人的缘故。应该说,这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是在生活中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文化心态,视野开阔了,心胸也更加宽广了。其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这种变化始终是存在的,也始终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我以为,在世间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物质的,或者是人们的心态和精神领域的,变化始终是永恒的。

在离园区大门不远处,有一家茶馆,想必是具有民族风味的奶茶之类。走进室内才发现并非如猜想的那样,室内装修与内地茶馆相似,但也充溢着民族文化色彩。室内空间很大,却空无一人,连服务人员也不见踪影。我猜想,可能不是营业时间,也可能饮茶的游人还未到达此处吧!茶馆外设立了供游人休息的设施,如坐椅、秋千等。服务性很强,人性味很重,游者如游兴未尽,还可进入茶馆细品茶中惮味,回味在游览香妃园中所见所思所得,整理思路,必将悟出发展旅游文化的真谛,也必会在旅游文化“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某种精神启迪和升华。

走出香妃园,园中一景一物,久久萦绕于怀。古城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迢递中,中外文化汇聚,相互交流吸纳优选,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在中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从而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更极积的作用,使美丽的喀什变得更加美丽。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