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下街

  • 基业
楼主回复
  • 阅读:4358
  • 回复:7
  • 发表于:2022/1/2 13:47:0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陈业基



嘉积镇曾经被人叫做“下街”的是东门北边那条街,因它在嘉积镇东门并排的三条街中位置最低而称之。

听我伯父说过,解放前嘉积最“发”(即人多,热闹)的地方是在“下街”。我爸兄弟三个是孤儿。祖父祖母去世后,伯父为了养活我爸和三叔,曾带着我爸到“下街”卖过“糒凸篮”。“糒凸”,即饭团,把“糒凸”放在篮子里卖本地人就叫做“卖糒凸篮”。当时大米少,为了好卖,伯父他将“番剐”(即番薯)剁碎煮熟放进“糒凸”的“肚子”里捏,外表上看起来很大,其实里面都是“番剐”。一个大“糒凸”加一小块猪肉一份,在当时很诱人也很便宜的,因此生意还可以。有一天,一个“街丁”(指城里的青年小子)趁伯父去解手时,不仅白吃了一份“糒凸”肉,还把我爸手里拿的钱全部抢走了。等伯父回来时他已经跑之夭夭。伯父失去本钱,只好跟村里人去做“土工”(即筑墙工)“驳”(即赚)钱养家。长大后,我曾按伯父所说的“下街”寻觅当年“发市”的地方,它应该在现在的嘉积电影院一带。

我第一次去“下街”,那是在1962年秋。那年,我入学读初小。学校就办在村里祠堂里面,故也叫做“祠堂学校”。由于我们村靠近嘉积,因此,每当有适合学生看的新片嘉积电影院都派人带票骑着单车来找校长,校长便和几位老师一起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刚入学那两年去看过什么电影至今我全忘了,只知道“下街”很“发”。到了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红日》的电影,我对“下街”才上心:从东门走进去,是一条长长的土路,两边虽有矮矮窄窄的店铺,但都关着门;即将到达嘉积电影院门前时,才有一截水泥路,路头右边有一间店子开着,好像是经济合作社开的,卖的是“煲笼罐子”(即瓷器);电影院在它的斜对面,前庭显得好宽阔,站那么多人也不见得局促。人们在前厅买好票,便在左右两个大门前排队入场,往往是里面的电影还没有放映完,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街上去;电影院的正前方是一溜矮矮的店铺,我“下室”大公是县建筑公司的一名员工,他们当时就租睡在里面的大架床上;电影院的左侧是出口和电影院员工宿舍,与宿舍对街的是一块菜地。再远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有老师盯着,街上到处都是人,我也不敢乱闯。

1966年秋,我考上了县重点小学琼海师范附属小学读高小,那时学校包场看电影几乎都在晚上。我们都是排着队去排着队回来。“下街”除了电影院门前灯火明亮外,其他地方的街灯很弱,街面很灰暗。

1968年秋,我进入嘉积中学“读”初中。刚开始时每天都安排到东门三个街口站岗巡逻,晚上还安排到嘉积电影院外以及“下街”几个露天电影场上维持秩序;而后,我们到里邦红日坡挑“石砪”(即石块)送到嘉积溪子筑大坝走的也是“下街”。因此,我对“下街”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当时的“下街”除了电影院到嘉积粮所这么一段路是硬板化路面外,其余均为土路;这条街除了电影院比较热闹外,还有嘉积镇一小,放学前放学后人头攒动;还有嘉积粮所,不时有人到门市购粮购油;在与元亨街交接处还有一口老井当地人叫做德和井等。

1970年,高中毕业后,我回村参加了几个月的农业生产。队里平时也安排我们上市,一是去嘉积粮所交公粮,一是去糖厂挖蔗肥。由于我们村靠近嘉积,有的时候上级就安排我们将公购粮挑到嘉积粮所过称;只有交公购粮的时候,嘉积粮所才真正“发”起来。挑公粮的人都是壮劳力,各地都是下午三四点从村里出发,打着红旗,挑着谷子,列队走过“下街”,很威风的;粮仓前到处都是一队一队交公粮的人群,趁着验谷子的时候大家都在交谈着;谷子验过后,大家便扛着谷篓进入谷仓跳上高台将谷子倒在谷围里,然后又集队回家。我们去嘉积糖厂挖蔗肥抄的是近路,即穿过“下街”,走下一段坡路,然后从左边一个村子中穿过,就到了糖厂;每次挖蔗肥回来大都在晚上九点后;此时再从“下街”走过,已没有多少人,但路人看见我们也都纷纷避让,因为我们身上人人都“臭”着蔗肥味。

改革开放后,“下街”真正焕发出了生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开门做生意了:东门这边的街道已经铺上石板,半截街面以卖瓷器和卖棺木为主。中段街面渐渐有了几间旅店食店,安记食店与林家食店在当时很有名气;电影院的景气不再,显得有点冷冷清清;县青少年宫也建在嘉积电影院的斜对面即原来那块菜地上,我是到青少年宫看书看报时才发现它的后面还有一条水塘;元亨街与“下街”相交处不久后建起了一个三角池,那铝合金雕塑在当时是很新颖的,三角池的正前方就是当时名气很大的西园酒店,左上方是供销社大楼,右上方是新华书店大楼;下段最有名的是沙洲宾馆,在当时应该说是很高级的了。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下街”曾出现好多间发廊,但昙花一现,不久便消失了;后来人们将嘉积电影院门前的铺面连同青少年宫一起拆掉,建起了琼海商场,它曾辉煌一时。

   到了这个世纪初,我被调入城里来教书,“下街”也成了我平时消闲的好去处,这时的“下街”面貌焕然一新:街道全部硬板化,宽阔多了,街灯也明亮多了;早先曾热闹一时的发廊早已消失殆尽;每一间商店基本上都开着门,茶店最“发”,饭店生意也不错,卖鞋子的、电器的、瓷器的、棺木的等等可谓百业兴旺;嘉积电影院转来转去,据说现在的产权又转回到公家的手中,但它已垂垂老矣,有人租前庭来卖渔具鱼饵,倒也给它带来一点生气;琼海商场现在只剩下第一层几个铺面出租做生意,热闹过的海泉舞场也已成了过去式;那间早年卖“煲笼罐子”的小店还在卖“煲笼罐子”;沙洲宾馆正在翻建,不少老店都拆除了,新建起来高楼栉比;嘉积粮所的门市仍开着,但供应的几乎是军粮;每当开学时,嘉积镇一小那段路人头攒动,以致警察每天上下学的时间都要腾出手来维持秩序。“下街”虽比不上“上街”热闹,但与嘉祥街新民街几条老街相比,也不见得逊色多少。

可笑的是,我是在上城后才知道人们给“下街”起了一个正式的街名叫做“环市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环市”,只“环”老市而已。但生活中的人们并不在乎,“去环市呷茶”、“去环市买鞋”、“去环市接小子”……这一新街名早已融入百姓的生活中,“下街”这一老街名却成了本地老人已经过去的一个记忆。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 基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2/1/2 19:19:07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艺花广告颜老板的打赏!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 放空心晴
  • 发表于:2022/1/2 20:02:49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基业
基业: 谢谢你的点赞及打赏!
2022-01-02 20:05:02 回复
你好,才是真的好。
  
  • 雷迅
  • 发表于:2022/1/3 13:50:12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基业
基业: 谢谢!
2022-01-03 15:31:36 回复
放空心晴
2022-01-08 12:01:10 回复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 基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2/1/23 14:27:35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琼海通讯》2022年1月21日刊发此文。
随缘,认命,顺其自然。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