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朱德坚《临窗集》连载◇县乡村里的书法行家民乐里手

  • 琼海在线
楼主回复
  • 阅读:167305
  • 回复:1
  • 发表于:2023/3/14 8:14:14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乡村里的书法行家民乐里手


棋琴书画乃过去文人墨客的高雅爱好。在我处于孩童时期,写毛笔字还是学生的必修之课,弹三弦琴和拉二胡也是村里人最喜欢的娱乐形式。随着历史一页一页翻过多半个世纪,在当下,尤其在农村,执着于书法和民乐的人已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于是,我想起吴景馨老师。吴老师在教学之外有两样特长,写毛笔字和弹奏民乐。他是书法行家,也是民乐里手。

吴老师是滨滩村第二生产队人,一直在滨滩小学任教。解放后,村小学从下村吴氏宗祠搬到上村朱氏宗祠。宗祠周围种番薯的旱田被征用,填作操场。我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那一届校长是王鋆荣,教员是吴景馨、林宗锦。三人配合默契,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林宗锦老师任教体育,是他带领学生到起龙岭挑回红土,垫起滨滩村第一个篮球场。吴景馨老师则擅长书法,学校中的班名、守则、标语和横额等都是他写的。1958年秋,在祠堂原有房子基础上,增建两间教室,增设两个高级班,由初级小学变成完全小学,校长教师都有所变动,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滨滩小学任教的,和留任的吴景馨老师同住在一个房间。

吴老师比我大,是我的长辈,他无事时总是在房间敲扬琴或拉二胡,沉浸在自己的艺术意境之中。只有在星期天,校园静悄悄,他才无所顾忌大声吹唢呐。吴老师这两种教学之外的爱好,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经历的积累,特别是我对文化艺术有了深度理解之后,我才意识到吴老师是一位高人。书法和民乐都属艺术范畴的东西,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入道是不解其中味的。吴老师是滨滩村难得的人物。

我不由想起关于吴老师的点点滴滴。解放后,在龙江一带有两位公认的书法行家,一位是山口村的王天统,一位是滨滩村的吴景馨。每年春节写春联,平时结婚、建屋和做寿等喜事写对联,都是这两位书法行家的市场。吴老师和王天统先生不同的是,他喜欢喝酒。据说如果在写字之前他喝了几口酒,那写的字就更加苍劲有力了。因此,他获得了一个“老醉二公”的绰号(他排行第二)。这是一个稍微带点贬义的词儿,谁都不敢当他面说,只称“二公”表示尊敬。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询问吴老师的二儿子吴二哥。吴二哥说,据族谱记载,他的祖父也是读书人,祖父的书法造诣更高。吴二哥还说,父亲儿时常常为祖父研墨牵纸,是遗传基因和环境熏陶使父亲成为一位书法高手。

我坚信,一个孩子的成长的确和家庭氛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和艺术相关的这些方面。生长在吴家这样的书香门第,父亲必定引导儿子向棋琴书画全面发展,因此,吴老师对民乐的爱好也就顺理成章了。吴老师在民乐弹奏方面是龙江第一人,他先后担任过解放前的滨滩村琼剧团、运照班银星梨园,解放后的红星大队琼剧团、龙江公社琼剧团的乐队首席。在这个负责掌调的位置上,他或拉二胡或拉小提琴或敲扬琴或吹唢呐,任意选用弹奏自如,每一场演出,缺了他是不可以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吴老师因呼吸系统的疾病提前离开教坛,此时的吴老师只四十挂零,随着粉笔生涯的结束,他的书法和民乐也销声匿迹了。本来还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却不得不置小船购鱼网在万泉河撒网捕鱼疗养身体。吴老师病休约一年时间,我也因某种原因返乡务农。在滨滩渡口的渡船上,我不时看见吴老师驾驶小渔船放网漂流的背影。即使在街头相遇,彼此也在无言之中,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吴老师从此离开了学校生活,他渐渐也忘记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忘记了汉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忘记了音符的长短、音阶的高低。他也离开了尘世的尔虞我诈,也离开了人群的喧哗叫嚣。他稳驶小渔船,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喝的是富有营养的鲜鱼汤,时常有三五个渔友寒暄应酬,倒也自由自在。他在小渔船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于1988年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六岁。

某日,我在石壁街头遇上吴二哥。我问他,在吴老师的子子孙孙中,有没有特别擅长书法或者民乐的。他回答,两种都没有。听后我先是茫然若失,而后也立即释然。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孩子的爱好应顺其自然,不能强求。至于滨滩村,继吴老师之后,倒是有书法和民乐的后来人。滨滩村委会的吴运群,少年时师从父亲吴以谟学书法,而今在龙江石壁一带是有一席之地的。每年春节前挥毫写春联,他的顾客颇多。青年教师朱上武,继承祖父朱世谦、父亲朱德杰的书法风格,独树朱家一帜,还是琼海书法协会的一员。至于民乐,也有两位称得上内行的人。吴运焕(已故)和吴景光都擅长拉二胡,青年时入门很快,为吴景馨老师所赞许。吴运焕生前任职于屯昌县体委,吴景光是海南某琼剧团的乐队二胡手。

值得快慰的是,时下各地的书法兴趣班和民乐兴趣班方兴未艾,书法、民乐等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人们重视。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和民族器乐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发扬光大!

(载2021年4月20日《琼海通讯》副刊)
  
  • 风卷残云
  • 发表于:2023/3/14 8:25:37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赞!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