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闹军坡”海南民俗大狂欢》(连载11)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1469
  • 回复:0
  • 发表于:2023/8/31 7:45:4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1.龙腾虎跃二月军



蒙乐生



开府设帐梁沙坡

作为海南岛久负盛名的民俗庙会——海南军坡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目录,新坡镇冼太夫人庙已成为海南军坡文化传习所,成为乡土文化的一方热土。

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四个区承办的2014年第十三届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如期举办,主会场依然设在新坡冼太夫人庙。

于是,新坡冼庙越闹越欢,海口军坡越闹越热……这是一种晕轮效应,媒体对此大事宣扬:新坡冼太夫人庙是军坡发源地,在此装军,已历时1400多年。

其实,海南最早的冼庙不在新坡镇而在中和镇。史载,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宋高宗赵构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并钦赐庙额为宁济,《儋县志》也称自唐来已立庙。北宋时期,苏东坡贬琼居儋,曾拜谒冼庙并题诗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尔后,历代皇帝诰封,冼庙逐渐遍及全岛。调查资料表明:全岛供奉冼夫人神躯的庙祠有300多座;其中专祀冼夫人的有139。由此可见,冼夫人在海南民众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据调查,冼太夫人庙的原址在距现址不远处的梁沙村,那里有一块新坡冼夫人纪念馆立的冼太夫人庙遗址石碑,镌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间梁云龙始建,清嘉庆辛未壬申年间(18011802)迁址多源龙盘地(即今冼夫人纪念馆地址)”的字样。

如果这一说法准确,那么新坡冼庙的历史才412年。除了新坡冼庙,海口还有荣山冼庙、得胜沙冼庙和三江冼庙等。荣山庙史介绍,该庙始建于清朝嘉庆八年(1803),与新坡梁沙婆庙仅隔七年。也许,荣山庙史所记,是新坡冼庙迁建时间。《海南百科全书》记载:因冼夫人托梦神助,梁云龙荣登进士,故建庙奉祀,时为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

如果这一说法准确,那么新坡冼庙的始建时间要提前19年。然而,不管是哪一年,但新坡冼庙的始建者是梁云龙,始建地就在梁沙村,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冼庙始立,规模很小,尔后扩建,也不很大,但不管是始立之初,还是扩建之后,婆祖开府设帐,庙会装军点兵,地点就在梁沙,而且哄动一时,后世效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人们模仿冼夫人沙场点将,挥师出征,其场景风发飙拂,虎跃龙腾,与冼庙的始建者与海南名贤梁云龙密切相关。梁云龙家世贫穷,14岁才入私塾,父亲过世后废学而樵牧因母泣兄悲幡然而悔,遂学古人背水而战刺股读书。他35岁中举,登进士时已55岁。当年琼州为之振奋,连海瑞也说自闻高第以来,日日月月喜之

中进之后,梁云龙创建冼庙,在于情理之中。从那时至万历三十年,19年间,梁云龙仕宦足迹几达半个全国。梁云龙一生,手不释卷,学识渊博,文韬武略,无所不通。他从背水而战科举夺魁,到入仕后南征北战,到给侄子《背水战书》,一生不离战事。从兵部武库主事,到升任湖北巡抚,提督军门授俸一品,他扩建冼庙,也在情理之中。

梁云龙始建冼庙,开府设帐于梁沙坡,实有其事。后人牵强附会,说梁氏认冼夫人为干亲,那只能是梦中认婆祖。不然,相差千年,焉能相见。这有梁氏自己立碑证明:海南梁氏根基梁沙村,宋开宝四年(971)颖籍,其时离冼夫人仙逝也已369年。

传说归传说,梁云龙崇拜冼夫人,事出有因。那是明末,国势衰弱,倭寇蹂躏,社会动荡,兵患连年,地方不靖,村庄不宁,官匪勾结,民不聊生。建庙梁沙,祭祀婆祖开府设帐”“登台点将”“挥师出征,效仿婆祖”“圆军”“出军”“行符”“阅兵等等,无非冀望凝聚民心,威慑盗贼,保境安民。梁云龙爱乡爱民,所作所为,良苦用心。

除了梁云龙,还有被誉为天下才子让晋江,晋江才子让必强的族侄梁必强,也是婆祖信徒。梁沙村有一座家世进士牌坊,是梁必强的门生钦差巡按御史蔡梦说携琼州知府周希贤及琼山知县吴邦俊为万历甲戌科进士梁必强、万历癸未科进士梁云龙所立,时年万历十七年(1589)”,牌坊匾额为蔡梦说亲笔题颂。当时此举,全岛哄动。由此可知,名贤立庙在前,村民拥戴于后,又有州官推波助澜,故而冼庙香火鼎盛,数百年不衰。

进入清代,特别是康乾盛世,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村庄规模扩大,原来梁沙冼庙旧址场地狭窄,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于是冼庙迁至梁沙坡。

冼太夫人庙迁建以来,200余年,屡经整修,庙貌雄伟,藻饰华丽,美轮美奂。欣逢太平盛世,传统庙会已成为民俗文化盛会,成了琼北民众纪念冼夫人的盛大集会。

传统庙会具有非凡的文化力,民俗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她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文化沃土,她离不开乡土历史的人文滋养。看今朝冼夫人沙场点兵擂天鼓,忆当年梁沙坡开府设帐搭帅台,我想起了海南名贤梁云龙,想起他立功报国,想起他的故园情结。

开府设帐梁沙坡,开始了上接千年,下启万代的民俗文化之旅。今天,面对越闹越热的传统庙会,一股寻根刨底的冲动悄然而生,使我在子夜走进了冼太夫人庙大殿。

 

装军出巡鬼神惊

甲午年二月初九日零时(201439),冼太夫人庙前厅迎来了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开光时刻。按照传统说法,这时节婆祖的神灵从天而降,附体庙中神像,招集四方兵马。在信众看来,这是吉祥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军坡活动序幕由此拉开。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冼太夫人庙被躁动不安的信众团团包围。殿门才开,好像排洪大坝闸门启动,人流化作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转眼间把大殿挤得水泄不通,把神台围得严严实实。幸好主办方早有预见,早已安排二三十个手长木棍的壮汉,用身体筑起护卫神案的墙壁,用长木棍围住方寸之地,让主持开光的道士还有立足之地

在拥挤中等待,在嘈杂中等待,终于晨钟轻敲,到了开光时刻。火铳三响,锣鼓大作,鞭炮轰隆,婆祖案前,欢声雷动。仪式举行,八音高奏,香烛高烧,道士跪拜,口诵经文……及至礼毕,婆祖返殿,争抬銮舆,争敬头香,争相迎接吉时祥兆。

开光之后,便是招兵。道士抛出案前大米,便是召令天兵天将。随着兵马降临现场,人们如痴如狂迎接。兵马到场,开始操兵:由壮汉伸手举臂,将銮舆神像举过头顶,来往于前厅、中堂和后殿。三个来回,三次狂潮,争摸銮舆,人声鼎沸。

初九午后,开始圆军。一队为一甲,整装已成列,婆祖登台点将,十甲兵勇齐集帐前,高凉郡主冼夫人帅旗飘扬……这是出军演练,装军出巡前奏。尔后三天,每天巡行街区三圈,最后一圈婆祖现身,到各姓各家拜访,称为行符

二月十二日下午,巡行兵马汇集,婆祖姜氏公主”(应邀神灵)点将台阅兵,十甲兵勇跃跃欲试,各路兵马——刀兵队、棍兵队、镖兵队、钯兵队、板尾兵队、藤牌兵队摩拳擦掌;舞龙队、舞狮队、舞鹿队龙腾虎跃,八音乐队簇拥,锦伞随后。

装军期间,设坛斋醮,法事接二连三。初九晚上,朝贺”“安神;十一日晚上念贡,十二日子时开斋,连续7天的军坡节活动完毕。其实,何止7天,早在初四已卜选婆头”(由群众推荐,婆祖选定军坡活动负责人),初六已封斋”(洗涤餐具,斋戒猪肉及猪肉制品),初八换装,初九零时开光”……至二十四日洗口才算结束。

新坡庙会,历时长久,仪式繁杂,装军巡行,气魄宏大,惊天动地。这一整套基本程式化的军坡活动,到底始于建庙之初,还是后来渐渐约定俗成,不得而知。若依信众信口雌黄,说冼夫人驻军新坡之时就是如此,那是欺人自欺。据清咸丰(18511861)《琼山县志》记载:正月下浣,乡民竞抬本境之神,以与邻村所祀者相会,因而刲羊击猪,聚会饮酒,唱演土戏,谓之装军由此可见,其时装军时间与活动内容与今大相径庭。而据乾隆(17361795)《琼山县志》记载:正月下浣……唱演土戏完全一致,只是少谓之装军’”最后一句。由此推断,乾隆年间琼山军坡庙会还没有装军的活动内容。

至于装军日期,琼山新坡与各地也各不相同。琼海石壁军坡是在新坡军坡结束后的二月十三日举行。虽然地理区位比较偏僻,但其装军之场景,军威雄壮,鬼哭狼嚎;行伍威严,日月增威;兵勇豪强,气冲宵汉,其原生态风味,似乎令新坡黯然失色。

石壁位于万泉河上游,毗邻琼中、定安、万宁三个市县,是黎、苗、汉民族聚居地。每年二月十三日,各峒峒主銮驾集聚,各路神仙亮相街头,黎苗同胞啸集墟圩,各村民众汇集石壁,与其说这是一场军坡庙会,毋宁说这是一场独具特色的多民族的文化盛会。

从没见过如此场景,从未目睹如此场面——“冼太夫人居然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的洪流。她身着戎装,骑着骏马,粉脸含笑,顾盼生辉。左右女兵,英姿勃发,目光炯炯,威风凛凛——她们置身于缓缓行驶的汽车上,穿过街市之进,人们惊呼,欢声如雷。

她们的身后,一辆辆载着峒主銮驾的汽车上站满了头匝红巾,表情庄重严肃的神僮。他们几个人并排而立,一手撑着五六米长铁杖细长的针尖,另一手拿着香火,组成一幅令人目瞪口呆的惊险画面:一支铁杖锋利的针尖连贯刺穿三四人的嘴唇。

为了保持铁杖的平稳,汽车外侧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木棍撑着铁杖粗大的头部。如此场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惊心动魄,而且不仅仅是一幅,而是几幅十几幅。据说,这是神灵附体,是神的意志,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否则,别说一根五六米长铁杖连贯刺穿数人,长街巡行,安然无恙,就是被缝衣针偶尔刺伤,也会痛苦万状。

笔者如实记述这一场景:试图描绘人们对军坡庙会的看法与想法,试图描绘乡土社会对军坡装军现场穿杖的思考与感受。笔者并不认为现场穿杖做法正确(也不能要求民俗传统都正确),而是这一现象的现实存在,因为现实存在给我们出了现实命题。

 

神欢人乐二月军

农历二月初五早晨八九点,从会文镇通往白延圩的车流人流越来越多。同一时刻,迈洲村民众也急急忙忙向白延圩福兴庙集聚,往常幽静的村道,瞬时人来车往,络绎不绝。

来人来车,专为迈洲军坡而来;去人去车,专为为恭迎圣娘而去。来来去去,来的欢天喜地,去的欢天喜地,古村诞期成了白延地区的热点,迈洲军坡成了会文地区的视点。

人忙,客忙,神灵忙,祖宗也忙。村民忙,张罗军坡祭神:买香烛,备三牲,买酒水,备果品。据说,村中大户人家,广交四海客,宾朋八方来,宴席上百桌,忙着请厨师,忙着支炉灶,忙着摆桌椅。村中首事则忙着恭迎圣娘,安排銮舆行程,诸如资金筹措,祠堂布置,圣娘坐镇,守夜护驾,供品摆放,父老祭拜,以及请公仔戏和琼剧演出等事务。

当然,最忙的首推连日出巡的圣娘。从二月初三开始,圣娘金身离殿,出巡本境,直至十五日晚,才返圣殿。白延地区有80多个村庄,如果要每个村都过一夜,圣娘虽神通广大也分身乏术。于是,各村首事磋商,分设12处,圣娘当日入祠,当夜坐镇,次晨巡村。如是循环往复,直到二月十五日,12处均巡视完毕,村民心满意足,圣娘才回庙歇息。

迈洲迎圣驾,已经是第三轮,但每一轮都既保持传统习俗,又保留乡土特色。大约九点多,迈洲军坡圣驾仪仗队已集聚完毕,出巡准备有条不紊。銮舆已整装,圣驾在待命;圣娘已入轿,轿夫已即位。盅盘舞表演助兴暂告结束,八音乐队奏响了圣娘出巡进行曲。这一时刻,福兴庙前人涌如潮,街道交通暂时中断。人们在等待,只等首事下令起轿。

鞭炮点燃,鸣笛高奏,圣驾启程,銮驾起步。金童前导,旌旗清道,圣娘出巡,声势浩大。穿过街道,观者夹道;走上村道,欢声载道。五台公轿,缓缓前行,大圣娘先行一步,二圣娘位居其次,三圣娘紧紧跟随,随后依次是红脸武将和白脸文官。神灵世界有公有婆,凡夫俗子有男有女,俗众抬轿,不分男女,男女同心,同怀虔诚之心。

从圣庙到迈洲,少说也有五六里地,虽然不太远,但抬着公轿并不好走。特别是圣娘那副圣驾,銮舆好沉,四个壮汉,同心协力,负重前行。好在轿夫自告奋勇,有谁累了,马上顶换,所以圣驾出巡,一路驾轻就熟,沿途炮声不断,人也开心,神也开心。

一路前行,一路奏乐,锣鼓喧天,欢歌匝地。这是传统习俗,这是传统方式,迈洲村民坚守这种习俗,这种方式。同在白延地区,尽管别处早已革故鼎新,尽管有人建议与时俱进,但是,传统与现代之间,迈洲抉择传统,选择出力抬轿,选择神欢人乐。

抬至村口,在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中,圣娘銮舆驾临椰林丛中。在悬挂着恭迎圣娘驾临迈洲的大红幅下,恭迎圣驾的村民围了上来争睹圣娘风采。也许是圣娘太兴奋了,也许是轿夫太兴奋了,人神情不自禁,瞬间圣驾摇动,銮舆晃荡,这就是俗语说的摇公

圣驾在摇动中行进,銮舆在晃荡中前行。恭迎圣娘的村民,来闹军坡的客人,也加入摇公行列,人们笑着闹着,摇着晃着,直摇得圣驾东倒西歪,直晃得銮舆大摇大摆,致使圣娘不知所措,寸步难行。从村口到观德祠不足二百米路,居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似乎一年期待,就是二月初五;似乎一年期待,就是半个小时。然后是祭祀,是各家各户都来摆祭品,祭品之丰盛,难以言喻;是男女老少都来祭拜,祭祀之虔诚,无与伦比。次日早晨,圣娘巡村,家家恭迎,户户祭拜,期盼四季风调雨顺,祈求圣娘保护子孙。

迎送圣娘,盅盘舞相伴,迎也随行,送也随行。每年军坡必演戏,一连两天,日间公仔戏,夜间演琼剧。夜场资费两万八,是平日的十倍。村民说不贵,班是名班,戏是名戏,村民看,宾客看,圣娘也看,观众是平日的十倍。不是算经济账,而是传统文化思想。

据首事林日甫先生介绍,迈洲已立村300多年,军坡祭仪隆重,近年有增无减。不管是外出人员还是海外侨胞,过春节可以不回,但闹军坡祭祖祠必定回。回来看祖屋,看祖祠,回来闹军坡祭祖。与其说这是闹军坡,毋宁说是神欢人乐,是追求传统的乡土习俗!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