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海南斋戏》(连载17)

  • 大村文客
楼主回复
  • 阅读:1331
  • 回复:0
  • 发表于:2023/10/4 4:16:32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6、奇特的“斋班”
蒙乐生


斋戏的传承,程序严格,仪式奇辟,道德严明,择徒严谨。

很难使人相信,都什么年代了,当一名见习道师,居然要“给法名,公祖命”,要“禀告请神”,还要现场履职,要认真进行“灵宝十愿”“灵宝五戒”“灵宝十誓”“灵宝十善”的职业誓愿……由此可见,如此艺员所组成的“斋班”,也是奇特的。

说其奇特,是因为“斋班”是专为演斋戏而组合的独特的戏班。

说它是戏,是海南斋戏,但并不等同于戏剧,因为它不具备戏剧的全部要素。它没有剧场,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而是根据斋醮的现实需求,演出场地或设于斋主家的厅堂,或设于斋主指定的庙宇庭院。总之,它不需演出舞台,不需舞台装置艺术。

说它是戏,但它没有特定演出剧目,而是根据斋主意愿,或一家,或一族;或一村,或一坊,确定斋醮内容;而斋醮的时间,短的一天一夜,或者三天五天,长的十天或半个月。况且,斋戏的演出历来都是双向的,它的演出过程需要道师与斋主之间的互动,而任何形式的戏剧,都没有做出如此选择与安排,更不需要赏与观众之间互动配合。

说它是戏,是因为它的主要艺员必须具有特殊认定的道师资质,即它的传承谱系不仅要得到“祖师爷”的“拨职”“授印”,而且还要得到斋主的认可,必须能够按照传统程式,满足特定诉求——即道师大多是活跃在附近村镇,为斋主所熟悉,其演出能起到扶困济危,消灾纳福目的,能达到人神共欢的特殊效果,这并非是普通戏剧所能为的。

更奇特的是,这样的斋班都是临时性的民间组织,其结构是松散形的。即平时有演出邀请,便由负责斋场的道师根据本场斋戏的性质总体安排,由他来选将点兵,发出邀请,相约而行,各司其职,按劳取酬。任何一场斋戏都是即兴演出,从来没有过预演或彩排,每位艺员都是熟悉道场,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大家便各自从事农活或别的杂活。

斋班是临时组织,但不等于它没有斋场骨干,斋戏行家。能够成为斋戏行家,是经过几十年斋场历练,才能成为某一方面的里手行家。就琼东、乐会、万宁地区而言,海南解放前活跃于斋戏道场的有今万泉镇鸡屎山村人李家松和加城村委会溪边园村的陈宝春。

相传,李家松“作斋”一生,广收徒弟,传承九届,分别取道号名为“乐”“英”“锦”“桂”“梧”“琼”“南”“永”和“长”九个“斋班”,每班十几人,后来都成了主一方斋场的道师。有意思的是,其徒弟一律按道号命名斋班,以至久而久之人们倒忘了他的原名。

据传,李家松的拿手戏,饰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演技超群,掀跳腾拿,出神入化,一连串的翻跟斗,令人眼花缭乱,一条金箍棒舞得满地生风,惟妙惟肖。至于斋醮为啥要唱西游记,很多人已说不清,只记得场面惊险,引人入胜。其实,海南斋戏之所以称为戏,是因为它也是有故事情节的,如果斋醮之中需要擒妖降魔,那就需要孙悟空出场了。

海南斋戏,民间称为“白肚斋”,其演出过程除了斋醮所规定的科仪程式必须严格遵守之外,其他过渡场景大多即兴演出。如果缺少临场经验,过渡之时不能随机应变,往往场面沉闷呆板,势必影响借斋醮来酬神的终极目的,致使人神共欢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而李家松凭借自小练就的过硬本领和应变自如的能力,使得慕名而至李家班者源源不断。

然而,从民国初年至今,时隔近百年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琼海李家班的文化传承已文脉难续,散落于村镇的徒子徒孙已一蹶不振,虽然仍有三三二二的道师仍操旧业,但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登不了“大雅之堂”,根本比不上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斋班。

据了解,遵谭斋班的主要道师有王均雄、王明德、吴多平、冯宗让、王云光、黄聪、周利深、王济兴、王济光、张太兴、邱裕雄等40多人,斋乐演奏人员近100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使遵谭镇聚集这么多的斋艺师傅,这也是一种独特现象。

据斋戏科仪文本记载,早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遵谭斋班已活跃于海府地区,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艺模色。据介绍,前辈有著名道师吴乾恩、王益泰、周亨范、吴才运、王美桂、吴庆英、冯家训、冯家惠、冯家礼、吴所能、王公成、王公贤、周元参、谭大春、谭定清、符礼荣、彭大义、吴高标、林清高、吴坤孝等等,闻名遐迩;斋戏意文名师吴才运、符礼荣谙熟科仪,笔走龙蛇;著名戏曲演奏家谭大春做客省剧院,技压群芳,余音绕梁;唢呐高手周元参走串花灯,唢呐吹双;著名男花旦角吴庆英演艺精湛,使人叹为观止。

遵谭艺员至今仍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当年王益太师父,每次登场,气宇轩昂,声如洪钟。一手持剑,一番行罡,步规斗矩,出神入化,令观者目不转睛,赞不绝口。

斋班的奇特,在于道师“印衔”的等级森严,按级司职,不容含混。据介绍,道师一般分为四个职别等级,即“上清三洞”“上清大洞”“正一盟威”和“都功预备级”。

据了解,目前遵谭斋班道师有“上清三洞宝箓九天金阙大夫统判神霄通行三界事臣”王道志,“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兼授莲宗奏通三界事臣”吴道光,“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兼授莲宗奏通三界事臣”吴佛真,“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兼授莲宗三界诸司事臣”王道行,“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通三界兼莒茆诸司院事臣”王道兴,“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兼授莲宗三界诸司事臣”王道显,“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兼授莲宗奏通三界事臣”王法高,“上清大洞宝箓九天金部尚书通三界兼莒茆诸司院事臣”李法光,“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莲法茆通行诸司事臣”王法明,“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大夫兼授茹莱通行三界事臣”彭道法,“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籞史通行三界管南泉诸司事臣”王法吉,“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籞史通行三界管南泉诸司事臣”黄玉香,“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籞史通行三界管南泉诸司事臣”吴道先,“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授茹莱诸司法院事臣”周道高,“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授茹莱诸司法院事臣”李道高,“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授茹莱诸司法院事臣”林道高,“正一盟威经箓清微演化仙卿判阴阳管三界诸司事臣”张道利,“正一盟威经箓清微明道仙卿判通三界兼莒茆诸司事臣”吴道真,“正一盟威经箓玉堂明道仙卿兼授莲宗奏通三界事臣”林法高,“太上都功经箓九天金阙籞史通行三界管南泉诸司事臣”吴法三,“太上三洞宝箓九天金阙籞史茹莱判阴阳诸司事臣”王道玉,“正一盟威经箓清微侍籞上卿兼莲法茆通三界诸司事臣”王道明,“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大夫统判阴阳诸司府院事臣”吴高兴,“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莲法茆通行诸司事臣”周道玄,“正一盟威宝箓神宵理部吏部尚书总管阴阳诸院事臣”林道清,“正一盟威经箓玉史通行三界判阴阳兼南泉诸司院事臣”陈法明,“正一盟威经箓清微赞教仙卿兼莒茆行使诸司府院事臣”陈法真,“正一盟威经箓九天宣化仙卿统判阴阳南北三院事臣”王道法,“正一盟威经箓玉史通行三界判阴阳兼南泉诸司事臣”邱法雄,“正一盟威经箓九天金阙通行三界上卿诸司府院事臣”邓法真,“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弘道仙卿兼授茹莱诸司法院事臣”王道仙,“正一盟威经箓玉堂明道仙卿兼授莲宗奏通三界事臣”彭道兴,“正一盟威经箓清微宣化仙卿统判阴阳诸司府院事臣”王道真,等等。所有这些被授予职衔的道师或正在见习的道师,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准,所以,遵谭斋班的道师大都有高中、初中水平。

遵谭斋班前辈引路,后辈艺员的不懈努力,斋戏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以遵谭为代表的“海南斋戏”于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认列入“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成了海口市第二批申报项目中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级的第三批保护项目。遵谭斋班的广大艺员说,原先不敢想象,这叫太平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文蔚起。

奇绝的“斋俗”,奇异的“斋仪”,奇丽的“斋艺”,奇妙的“斋乐”,诞生了奇特的“斋班”。斋戏原叫土戏,它孕育了琼剧,难怪直到现在,海南人仍把演琼剧叫做“作斋”,而把看琼剧叫做“看斋”。就像斋戏不同于琼剧一样,斋戏的斋班并不等同于琼剧的戏班。

已故海南民俗学家岑家梧先生《海南汉人戏剧说》一文所引用的《海南岛志》曰:“元代海南岛已有手托木头班,来自潮州。明中叶,土人仿之,应有土戏。清康乾间,土戏极盛,所唱腔调,初用潮音,杂以闽广土曲,后乃改正为土音。”作者于1932年冬访问过海南土戏老作家吴发凤,据吴老说,最初海南土戏所唱的 “四字板”,与当时潮州音的腔调如出一辙。比如,“说乜忘情,对伊不起,大显肖容,死妻进妻,黄泉欲知,识几欢喜”等,所用是潮州的旧调。但是,考之今昔,这与现在海南斋戏即兴唱的“白肚斋”腔调,并无两样。

或许会有人说,琼剧也有即兴演出,随机应变。但是,斋戏即兴所唱的“白肚斋”,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根据戏情,切合实际,是与斋主有问有答,而且所问所答入情入理。说白了,斋戏是独特的祭祀性戏曲,每一场斋戏都是一次民俗文化活动,都是有的放矢。

斋戏的奇绝,斋班的奇特,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因为它融入现实生活,试图解决现实问题。更有奇妙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坦诚的,裸露的,它毫无遮掩,并不像内地傩戏那样带着面具的。更奇异的是它的意文,如前所述,斋戏把意文作为人神沟通的特殊文本。数百年文化碰撞,意文大家已把这独特文体写得浓墨重彩,写得花团锦簇。

这种文体,有为一家而写,也有为一地而写,这是其他戏剧要素中所没有的。比如,为龙华区龙桥墟所写的《中元意》,这不像是一场简单的斋戏,倒像是一场民俗文化盛会。这场文化盛会是联合几个斋班,由数十人一起努力历时9天而完成的别有深意的活动。

活动开展前,先写意文。其文之首,别出心裁,三副对联,一气呵成。首副联曰:“龙庭辟关门,迓进高卑列哲;桥基开兰会,迎来仙佛诸司。”这是藏头联,开头嵌入“龙桥”二字,事由是“辟关门”,是“开兰会”,其过程是“迓进高卑列哲”,是“迎来仙佛诸司”。联之二曰:“中怀各具痌瘝,元首同持恻隐”;所说明的是中元节来临之际,同情苦痛,心怀恻隐。联之在曰:“赈此铢镏微物,济彼漂泊孤魂”,所说的是本次赈济的根本目的。

联后开篇,语意恳切。文曰:“本是人情,念宇宙之茫茫;穷途不少,悟冥程之杳杳。苦爽殊多,悯彼六道四生,感念荷成血气,恸为三途五苦,几多怆恻哀肠。”说的都是心里话,为文之意,动人心扉:“秋风萧瑟,幽囚岂不含哀;霜雾缠绵,穷魄未免落泪。山色惨淡,亡者幽默无聊;水波多兴,逝者蹁跹何觅。念三十六种逰魂,空依草木;叹二十四门逝魄,寥落风尘。至于鳏寡孤独,毕世不依,兼与盲哑跛聋,终身抱屈,无数悬头殒命,许多溺水云亡,或丧身于山川,或捐躯于河谷,无嗣绝烟而倾命,江湖空襄而生悲。”

人生万般无奈,到底何因造成,何至于此?文笔一转,设身处地:“为吏为官,越境被匪徒之刺;求名求利,渡海遭船泊之沉;问柳寻花,病毒纠缠莫告……旧故新亡未吊祭,远支旁派绝奉崇,恐三魂之怨声载道,惧七魄之哀息荒原,般般受苦,种种堪怜。”

于是,开诚布公,言明用意,点明结果:“用是联名施孤赈济,恰当中元赦罪之期,同建兰场,启坛宣行仪科;礼经拜忏,演九朝而上朱章,接沐安而渡河桥,剖脱冥囚,破开地狱,登台炼度,全受全归,进表章于金阙……普慈云于孤类,福荫生人;施法雨于冥程,祥征村市。士农工贾皆乐利,鳏寡孤独尽超生,九昼斋完,奉返云驭……”

本场赈济,所期盼的是:“龙风惠畅,垢路吹清,景泰时和歌盛世;桥下波扬,冤山洒白,风调雨顺乐升平。财源广至,比美陶朱之家;生齿月繁,纶匹文王之室;五福骈臻,寿比彭祖之龄;三星永照,福似崇石之辈;六畜兴旺,譬如蒙尤之区;五谷丰登,宛若鄱洞之域。家家玉燕投怀,户户熊罴入梦,生生世世骨泽长流,代代辈辈恩光普耀……”

历时九天的中元赈济,均以斋戏的形式来进行;几个斋班几十号人每时每刻都是围绕意文“作斋”,而合墟信众则倾巢而出“看斋”。他们是否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笔者相信,海岛民众在上千年、上百年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时不在接受检验。

与其说这是一次中元赈济,毋宁说这是一次民俗文化的大盘点,一次民心普查,民意测验。一场斋戏,到底个中蕴含什么秘密,使得这么多人自觉自愿,如痴如醉?连续观看9天斋戏,可以感知民俗文化所具有非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超凡的凝聚力、亲和力。

与9天赈济相比,“捞魂”或“喊魂”也是一种形式,所不同的是时间乃短暂一刻,临场是孤独一人。这是另一种意义的“作斋”,虽然仅是一人“作斋”,但它也要准备祭礼,要备饭一碗、蛋一个、尺一把、镜一面、剪刀一把、衣服一件,清香一束,意文一篇。

据了解,澄迈地区的做法是,将这些祭礼放进箩筐,带小孩到井边,点燃清香,诵读意文。其文曰:“时值某年某月某日,某子孙因惊惶魂散,恭焚真香,具礼跪拜,虔诚奉请东方井公、南方井公、西方井公、北方井公、中央井公伏以领纳,放魂回侬身。魂呀魂,你如在远处,我有玉尺量你回;你如在暗处,我有明镜照你回;你如落入天罗地网,我有剪刀剪网让你回;你如饥饿无力回,我有饭给你吃回;你如在寒冷处,我有衣服给你穿回……回来吧,不怕不痛,气壮如牛,夜睡如猪,吃饭知香,吃糖知甜,平安到老,一生太平。”

这也是戏,是最普通的斋戏。不管是几十号人演的大戏,还是一个人演的小戏,都是祈求平安的戏,是老百姓自己演自己。演大戏请大班,演小戏请一人,好奇特的斋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