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平凡人生路,电影伴我行

  • 姚俊宇
楼主回复
  • 阅读:1314
  • 回复:2
  • 发表于:2024/4/7 18:24:00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琼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平凡人生路,电影伴我行


文/王世茂


    往日事,老难忘。二十几年前的电影人生经历和故事,一桩桩、一幕幕常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中闪现,至今难以忘怀。

    也许我和电影天生有缘,孩提时代就特别喜爱观看电影。六十年代初,我国的农村电影事业还未发展普及,想看电影要到离家乡二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加积老电影院才能如愿。那时候,每逢父亲去县城办事,我都要闹着跟他一起去,目的就为了看电影。而且我还有一个偏好,每次看电影一定要跑到电影院后面楼上的电影放映间,从窗口外观看放映员是怎么操作的,心里在想,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电影放映员。

    1975年6月2日是我人生中永远难忘的日子,从那一天开始,我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公社农村专职电影放映员。

    在正式上岗前,县电影公司组织了我们这一批新的放映员到县上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两个月,学习内容:电影放映机、扩音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机器维修保养,学习摄影,编写材料,制作幻灯,电影海报,撰写影评等。还要学会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观察人物画面,模仿发音口形、声调、神态表情,向观众用通俗易懂的海南话同步解说,使观众能看懂电影。学习期满结束回来的路上,我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好沉重!

    文化大革命中,片源很少,经常轮流放映得比较多的是八部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当时流行着一种说法,八亿人民看八部戏,同时还放映有战争题材的影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英雄儿女》等,而且每放映正片前都要配合放映一些记录片,科教片和新闻片,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宣传教育片,都是当时的内容,《红旗渠》《大寨田》的纪录片,在那个年代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唯一的娱乐就是观看电影了。只要晚上知道哪个村庄有电影放映,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青年男女老幼,还未等太阳落山,早早地人们就已经拿着草席、凳子,坐满了操场,有时候如果我们电影队的人员来迟了一步,连扛着放映机进入影场安装都感到困难。记得有一次在蒙养大队第一次放映战斗故事片《南征北战》时,电影银幕前后两面都坐满了观众,黑压压的人群,用万人空巷形容当时的场面都不为过。那一晚卖票收入三百多元(当时的票价大人五分,儿童两分),还不包括很多没有买票就进场的观众,盛况空前。还有《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也是那个年代经典之作,影片的主题歌 “英雄赞歌”和“红星照我去战斗”唱响大江南北,鼓舞与激励了整整一代人。记得歌词的最后一段“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现在唱来还朗朗上口,心潮激荡。

    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迎来了文艺繁荣的春天。首先出现的是风靡一时的武打片《少林寺》《武林志》《武当》等,全国上下掀起一股习拳学武的热潮,武馆遍地开花,都开到乡村角落里来了,象我们南正小小的村庄就有两家教馆,蓝山大队也办馆收徒。中洞山口村还出现了这样的趣事,有两个十几岁的初中学生,瞒着家庭父母偷偷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想学功夫,害得家人四处寻找,还以为是失踪了呢。后来他俩一路跋涉,所带的钱用完了,没办法待下去了,只好打电报回家叫父母汇钱过去当路费回来。还有爱情片《庐山恋》和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在那个情爱封闭,谈情色变的年代,电影慢慢地解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组爱情密码,与男女之间的思想禁锢,逐渐走向精神层面的思想大解放。所以电影场成了当时年轻人谈情说爱、结交朋友、传递信息的大平台。也成就了许多年轻人的幸福婚姻家庭。他们谈起当年影剧场中所发生的那些趣事还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我属龙江电影二队,其主要任务是到社办四个农场八个点放映,而社里九个队十四个点也要每月放映一次,那个年代交通很不方便,一个队就配备一辆“五羊牌”自行车,主要是平时到县城电影公司取片,晚上“走片”以及到基层采访和张贴电影广告之用。我们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和家人、孩子团聚。记得有一次我们到九架前哨队放映武打片《武林志》,放映完后,第二天要拿片到县城交换新片回来当晚在场部红旗队放映。不巧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怎么办呢?做为队长我二话没说拿起影片,披上雨衣,踩着崎岖泥泞的山路,步行十多里山路出到东太农场,搭上开往县城的班车再换回来另一部他们期待了好久的爱情新片《庐山恋》,回到场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剧场上早已挂好了银幕,装好了放映机,播放着流行歌曲,场里坐满了观众,估算最少有三百多人。当他们看到我拿回的影片正是《庐山恋》时,顿时全场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影片顺利放映完了,但是很多观众还久久不愿离去,三五成群的还在议论影片的情节、内容,特别是那些甜蜜的拥抱接吻镜头。从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浮现出的那种灿烂的笑容和满足感,可以看出在当时信息闭塞、爱情禁锢的年代,影片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多么丰盛的精神食粮和情感享受啊。此时我才感觉到好累好困,奔波了一整天,想一想也值得,那一夜我睡得好甜好香。

    还有一次的经历使我记忆永远。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我们携带的两部影片《青松岭》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乘搭九架渗农场的木船逆流而上,开始出发的时候天气很好,一路顺风,中午时分,当我们的船只行驶至会山河段时,忽然满天黑云,雷雨大作,河水急剧上涨,船夫说:“不能走了,我们在会山过夜吧。”当时我急了,对船夫说:“你的担心我理解,但是我们任务在身,映期有限,责任很重,农场职工象盼星星盼月亮那样的心情在等待我们放映电影呀。”后来我们说服了船夫,等雨下得小一点,我们又继续上路了。那时候的船都是靠人工撑的,越是上游水流越急,渡船都是一寸一寸上去的。遇到急流浅滩,我们三个就脱掉长裤下到水里帮忙船夫,用手推着船只慢慢前行,经过一天十二小时的劳累,下午六点半终于到了九架渗农场前哨队(又名十八曲)。船到码头,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开始降临,我隐隐约约看到码头边至少站着二十多个农场职工,他们二话没说,上船扛机器的、拿影片,带银幕,连我们的行李也帮忙带走了。他们扛着沉重的机器走在前头,我们两手空空跟在后面,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兴奋无比。我问了队长每人多少报酬,队长说,都是志愿者,奉献的。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艰难往山路上走的背影,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这一群生动活泼的年轻人,他们扎根山区,开荒辟岭,生活环境非常艰苦,然而他们依然这样乐观豁达,青春阳光,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代人啊。我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电影放映员,还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和愉悦快乐呢?

    在山区放映的日日夜夜,我们和农场的领导、职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当他们听说电影队要来了,总是事先准备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放映结束后还备有晚餐夜宵,使我们好感动。还有很多职工到吃饭时间都来抢着叫我们去他们小家吃饭做客,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山货都拿出来招待,很客气的,象一家人。

    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电影放映队还有一个很重要功能,那就是配合党和政府搞宣传工作,利用电影,传播先进人物事迹与精神,以及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如计划生育、征兵动员、粮食征购、水利会战事等,一句话凡是公社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都有我们的份儿,我们每到一个放映点都要挂上流动宣传栏(红布条),电影放映前都要先放幻灯片宣传片,我们编辑制作的幻灯宣传片,形式多样。有快板,朗诵,还有琼剧说唱。全部内容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人实事,通俗易懂。观众夸赞说,观看你们的幻灯表演真痛快,是一种不花钱的别样艺术享受,既娱乐、又受益。有一年,省里举办一次大型的电影幻灯展演比赛,有五十多个电影代表队参加,那时候我创作了一套幻灯片,题目是《顶指岭上的女子突击队》一共三十二幅画面,内容以我们龙江蒙养大队七十年代初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顶指岭水电站的事迹为原型。我三次去到电站建设工地现场采访,深深被他们的那种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在采访中,我发现工地的最高处迎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写着五个草体大字“女子突击队”,放眼看去,大约有二十多位青春靓丽,统一扎着两条短辫子的姑娘,她们英姿焕发,手握钢钎,挥动铁锤,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搞爆破作业,开凿引水渠道,她们挥汗如雨,而且有说有笑,开朗乐观。她们吃宿在工地,已经连续突击干了三个多月了。就写她们吧,一定要把她们的事迹传扬出去。我在想,战争年代诞生了一支《红色娘子军》,和平建设年代又出现一支《女子突击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构思,写作,编辑,绘画,刻制,上色,最后以朗诵的形式配上台词和画外音乐,一套完整的幻灯片作品完成了,在参加展演比赛的那一刻,十多位专业评委做出了最高分的评价,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放电影生涯中,风雨坎坷、甜酸苦辣都尝过。现在喜欢跟当年的同事、伙伴、观众和朋友们谈起那个年代的故事和经历,那些陈年趣事,大家都有说不尽的话题。我常常在想,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自己所钟爱的电影事业了,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因为我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无悔的践行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努力地奋斗了,这已经足够。有时候当你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龙江街上的时候,有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叫出你的名字,告诉你我认识你,你是放电影的人。心里的那种感觉好甜。做为那个年代的龙江同龄人,有时候他也许突然会想起曾经有一个声音在清静的夜晚上空回响“亲爱的观众同志们,电影马上就要放映了,请大家赶紧买票进场……”那么我大大半生的付出就值了。
  
  • 姚俊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4/4/7 21:01:01
  • 来自:海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题目是《顶指岭上的女子突击队》一共三十二幅画面,内容以我们龙江蒙养大队七十年代初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顶指岭水电站的事迹为原型。我三次去到电站建设工地现场采访,深深被他们的那种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在采访中,我发现工地的最高处迎风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写着五个草体大字“女子突击队”。

这些幻灯片要在就好啦!
  
  • 运燕
  • 发表于:2024/4/7 21:21:21
  • 来自:上海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还有一阵阵的沉思。虽然是平凡人生路,但是在那个年代,电影放映员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是值得好好的书写。说它散文,倒不如说它是记叙文,写实的文稿,材料丰富详实,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抖出来,读起来真实感人。我喜欢!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